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2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传河 王海娟 王立红

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一中学

现在的中学生爱玩,缺少自控能力,尤其是网络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这些青少年,使得学生易沉迷其中,花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加之家长对于现代教育紧迫感的不理解,加大了教学的难度。面对这种现实教育,我们应当从何下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增加数学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课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的太多。数学是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的学科,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常是昏昏欲睡。因此把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如网络事件、热门话题、商场经典案例、影视经典等内容进行梳理编制成与学生数学学习有关的习题,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数学并感受数学的魅力。很多同事说数学教学把学生紧紧地绑到了课桌上,与孩子们谈心时,他们也经常说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数学的方面实在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将生活实际融入到现实生活能够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数学运用起来也会融会贯通。记得在讲函数的比例中项时,我着重强调了几次都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随堂测试结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在班级中布置了一个“如何穿高跟鞋最美”的作业(高跟鞋的高度加上腿长把身长黄金分割时最美),学生们一听到这样“另类”的作业,果然注意力迅速集中,精神百倍,尤其是女同学更是求知欲十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自主查找出了比例、成比例、比例中项、0.618黄金分割等知识。经过同学间的交流理解,借助各种辅助工具将作业完成。当我验收作业时,本以为没多少同学能够做出,结果班级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在合作中均完美完成,而完成的人中大多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意外收获”呀!由此可见,数学虽然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我们将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学生们给予我们的震撼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我们应当规避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一种新的教学准则激起孩子的兴趣,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设计课本中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学生难于理解,而孩子们由于没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学生们对于这些实际问题的理解并不全面,通常都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然而这种方法只能让孩子得到不高不低的分数,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去之甚远。数学教学中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中学到生活技能,而不是书本上枯燥无味的事例。于是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不再墨守成规,让学生突破课本的束缚,到生活中去实践。例如:市场营销问题学生对标价、折扣、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等概念含混不清,于是我布置给学生两个任务:其一陪着爸爸、妈妈逛一次街,对标价、折扣、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有初步了解;其二班级设置五个摊位,商家自主购入一些同学需要的生活用品,做一次吸引顾客并且能获利的商业行动。其中有三个摊位进行了打折的促销活动,而另两个摊位经营不善。在五个组总结时大家惊奇的发现那几个专业词语不再陌生,数学运算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掌握,实在是一举两得。

三、充分利用手机,培养学生驾驭手机能力

现在的孩子缺乏学习动机,只是将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于是学生们转身投入到手机游戏中,而游戏的升级会让学生有种荣誉感,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迷恋网络游戏不可自拔。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政策是防而非主动出击,只是采取没收手机的方式企图让孩子远离手机。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家长上有政策,学生下有对策,家长学生玩起了你追我赶的游戏,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让学生的心回归到学习中,由此引发了我的深思,为什么不能把手机变成孩子们的学习工具呢?于是我在留作业时采取三个档“白丁、秀才、学士”,完成不同档的作业,通过凑学分的方式便可以申请不同的测试,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荣誉称号。开始时学生只完成第一档(摸索阶段),逐渐好奇的同学开始尝试另外两个档次,当他们发现梯度不大、稍加思考便可以完成时,参与的孩子越来越多(尝试阶段),自然而然把学生从游戏界面引导到学习界面。学生通过打卡养成学习习惯,通过考级、升级让孩子们真正地利用手机,成为手机的真正主人(自主阶段)。

四、组建互助式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互助式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学生的分组问题。现代家庭中大体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在娇养中长大,使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极为严重。这种情况不利于孩子们的沟通与学习,若是强行干预孩子的分组,很有可能只是建立起一种脆弱、苍白的关系,并不能真正的起到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作用。当孩子们有争议需要一个相对公平的分组时就体现了教师的智慧。所以我提倡孩子自然分组,这种自然分组绝非只是单凭孩子个人喜好,而是基于一种科学的方式。将不同层次但志同道合的孩子分在一组,这样有利于让孩子得到该有的锻炼和提高,有益于创设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鼓励孩子孜孜不倦的学习积累知识。此外为了使他们的学习环境更加公平,我设定了四个基本原则:平等性原则、补差性原则、和谐性原则、进步性原则。也就是说小组组建成员平等,评比不看成绩看进步,相对进步最大一组获得奖励。很快一些志同道合的孩子们组成了一组,或许他们成绩不是最好,但是他们有相同的爱好。这种分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进步,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了班级的和谐,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任教之路道阻且长,我只是教育事业中的一颗基石,做过一些尝试,取得一些成果。只要你的心中始终满怀热忱,心怀学生,将一颗赤子之心投入到教育中,或许你不会成为汪洋大海,但你会成为贫瘠心灵中的那方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