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03
/ 2

独立学院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

王丽丽 马瑞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服务中心就业办公室职员陕西西安 710000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陕西西安 710000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急于求职就业,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原因,出现了一种就业现象叫“慢就业”,本文通过对“慢就业”的现象分析,找出“慢就业”的原因,从而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观念; 慢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19年10月30日,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指出要深入落实决策部署,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最突出位置,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优先政策首次置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各方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关注。

一、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概述

所谓的“慢就业”现象指的是,近年来,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打算立即就业,而是选择出国、待业、二次考研、创业等“慢就业”,等再过一段时间再就业的现象。这期间不同的媒体和社会人士都对“慢就业”现象做了不同的报道和分析理解,有的人认为“慢就业”是遮蔽问题麻痹大众的浪漫造词,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慢就业”没有什么不好,应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松绑,温和看待“慢就业”。

虽然各方对“慢就业”现象褒贬不一,但是既然“慢就业”已经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一种就业现象,我们就应引起重视,辩证的看待。一方面“慢就业”有其积极的作用,表现在:首先,“慢就业”有助于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的焦虑心理,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等消极情绪蔓延,选择“慢就业”可以更加认清自己,选择合适的就业去向。其次,“慢就业”对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没有找好职业定位而频繁的更换就业单位,不仅对毕业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不利,更浪费了用人单位的招聘和培训等成本,而“慢就业”有利于缓解此问题。当然“慢就业”也有其消极的作用,表现在:有的毕业生的“慢就业”并不是放缓脚步,考虑个人的长远职业发展,而是打着“慢就业”的旗号,渐渐演变成“毕胜客”、“啃老族”,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浪费了人才资源。而独立学院的这种现象比公办院校现象要更为严重。

由此可见,我们应客观的看待“慢就业”,因为“慢就业”有“积极的慢就业”和“消极的慢就业”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二、独立学院“慢就业”现象的原因及分析

和公办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既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不断提及,找出独立学院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对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社会原因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新增的就业岗位有所减少,结构性失业持续增长,另外,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 在教育部最新统计中,2020届高校毕业生将有874万人,对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这些原因必然导致“就业难”的矛盾持续升级。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出现了与“快”背道而驰的“慢就业”现象。一部分学生面对就业难的情况,在未考虑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时放慢脚步,选择“慢就业”。

在新经济形势下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上大学就是要找工作,而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就业择业趋向多元化,“一次就业定终身”、“工作首选铁饭碗”等观念正逐渐改变,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已日趋多元化,就业观念更加个性化。这也导致了现如今的大学生不急于做出就业选择。

2.家庭原因

就业心态通常与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整体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的“慢就业”提供了保护伞的作用。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学费等整体教育成本较高,通常情况下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家庭经济水平也普遍较高,相对而言,受家庭影响独立学院的“慢就业”现象会更为普遍一些,因为他们不急于就业,“家里不差钱”、“毕业后家里能安排工作”使得他们有条件“慢就业”。

3.学校原因

在学校层面上,一方面独立学院受办学的条件限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方面不太重视,只是象征性的开设一些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关注重视不够,存在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的教育缺失,分类别、多样化的团体辅导和团体指导师资也存在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优化,专业设置不合理,有的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慢就业”。

4.学生自身原因

“95”后毕业生更加追求个性化,一方面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表现在偏远地区基层就业的人数不多,基层服务意识稍显薄弱,因为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影响,选择到基层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缺乏主动的规划意识,对自身特长优势、现实情况、职业定位缺乏明确的认识,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这就使得他们在就业选择中比较盲目,存在就业认知偏差,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通过“慢就业”来过渡。

“慢就业”不是不就业,我们应鼓励“积极的慢就业”,通过各方发力,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道路,另外针对“消极的慢就业”,要通过社会、家庭、学校、毕业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扭转其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莼波.提速高校毕业生“慢就业”[J] .中国就业,2017,(5).

[2] 武蕾.“慢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J] .企业技术开发, 201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