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06
/ 2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刘育琼

广东省惠州市惠高附属实验学校 广东惠州 516057

摘要: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仅仅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更多的则是教书育人,传授给学生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挖掘其中的因素,致力于德育的渗透,使得课程价值得到不断的展现。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德育渗透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有效方法

前言:教书育人一直都是教师的职责,是教育领域所倡导的,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开展中,不仅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应该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对学生个性品质和道德思想的构建起到正确的导向。所以,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更好地利用语文学科在此方面的优势,不断的进行德育渗透,使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不断展现。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正在不断的提升,对于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文化愈加重视,使得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成为每科教师都应积极渗透的重要因素。而语文学科则是课程体系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具有着较强的人文性和内涵性,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需要进行积极改善的。如,对德育的渗透缺乏重视,很难在各个学科中做到潜移暗化的渗透,就只是将德育教育的重任完全的放置在思想品德、政治学科上,使得渗透效果不佳;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形式和方法比较生硬,很难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等,使得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比较乏味和枯燥,很难达到预期中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当前,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展现学科价值,使得原本的现状得到改善,达到理想中的渗透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研究

结合文本中心,渗透德育教育

在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当中,每一篇文本内容都是经过创编者精挑细选的,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不断的挖掘和渗透,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契机[1]。所以,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为了使得德育更好地渗透,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文本的中心,以中心思想作为基调,使得德育得到渗透,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含义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为教学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助力。

例如,在讲解《出师表》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探讨话题:“这篇古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展现出诸葛亮本身怎样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阅读后,对这一话题的答案不断的进行推测,让学生围绕着这一主旨核心不断的感受到诸葛亮在进谏中所展现出的感人涕下、高尚的爱国情感和情操等,这样也可以带领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懂得身处在实现社会,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的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了解文本背景,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开展中,除了要围绕着其中的中心思想不断的进行德育的渗透和情感的传递外,教师也可以不断的借助知识的链接,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文化视野得到拓展,这样学生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全面,使得理解的深度不断的加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文本背景引入进来,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挖掘其中的思想,使得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渗透[2]

例如,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其中包含了一些著名诗人的词句,这些词句在很多时刻都是作者生不逢时、遇到贬谪所进行创写的,将自己的抱负展现了出来。所以,在课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进行任务的布置,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不断的探究古诗词背后的背景、诗人当时的经历等,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向诗人学习,对诗人身上具有的品质和意志力进行效仿,让学生也能在学习中突破更多的困难,保障德育渗透的效果得到不断的提升。

创设文本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起到一个如虎添翼的效果,是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手段[3]。所以,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技术的支撑下不断的加强情境创设,使得德育渗透得到实践。

例如,在讲解《孔乙己》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影视片段,如,在画面当中,呈现了孔乙己排钱、腿被打断用手爬行等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同情心理,使得学生对当时的黑暗世界进行更好地感知,使得德育得到渗透,达到理想中的渗透效果。

挖掘文本情感,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创编者选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不仅在构思上比较独特,也不断的呈现着作者的魅力所在。所以,在课程的开展当中,教师就应该对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借助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加强教学的感染力,使得德育教育得到不断的实践。

例如,在讲解《最后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基调,从其中的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郝叟)身上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不断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责任感和爱国热忱,以此来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得情感因素得到不断的加强。

展现文本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程实践当中,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时,一定不要只是让学生处在形式主义上,而是应该让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这才是课程开展的价值,也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讲解《散步》一课的过程中,虽然文章中设定的场景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反应出的主题——“尊老爱幼”则是非常深刻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实现“尊老爱幼”,使得学生的理解变得深化,使得德育教育的渗透得到实现。

结论:总之,语文课程本身的情感性和人文性就是非常强的,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比较大的优势,是教师应该进行明确的。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展现自己的作用,结合文本中心、了解文本背景、创设文本情境、挖掘文本情感、展现文本因素等,使得德育教育在这其中得到良好的渗透,使得学生受到正面的影响和引导,使得其本身得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欣.浅析初中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J].文学教育(上),2019(12):111-113.

[2]葛海燕.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9(12):82-83.

[3]陈从芳.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9(1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