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必须与作文训练双轨并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2
/ 2

阅读教学必须与作文训练双轨并行

张帆

礼泉县西张堡镇彭王小学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从培养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入手,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透视显中之隐,品出言外之意,并不断地吸收、积累、升华,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呢?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阅读教学的释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要教好一篇文章,必须重视释题这一环节,使学生看到题目与课文内容的密切联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亦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炼。如有些课文的题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看到题目就兴趣盎然,急于想知道文章的内容。如《人桥》,可以从释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人桥”?它是怎样形成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思考课文会写些什么?;“飞夺”,学生会想:为什么要“飞”?怎样去“夺”?因而理解了课文的重点是抢时间(飞),攻天险(夺)。通过释题使学生懂得要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审好题,并且通过教师释题的步骤,掌握审题的方法。如作文《发生在雨夜中的一件事》,学生根据老师释题的方法,分析、推断、归纳出如下一组问题:题目中的重点词是“雨夜”,而不是“事”,因为“雨夜”是事情发生的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选择这样的时间,是对故事中的人物品质、精神面貌起着渲染、烘托得作用;单方面叙述事的发生经过,结果就显得平淡,从而明确了把人物放到这一特定环境中去写,就能使人物形象高达、真切、感人;此题目还可以变为《雨夜真情》、《雨夜家访》、《补课在雨夜》等等。如此这样长期坚持训练,不但使学生对文章的重点了然于胸,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为学生写好审题作文奠定了基础,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通过重点段的讲读,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

重点段是体现课文中心的主要部分,是探索主题的钥匙,是把握全局的堡垒,而且往往反映了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重点段,一般由一个至几个段落组成,语言准确精炼,有独到之处,常有许多动人的描写,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上的匠心,写得较详细。引导学生分析重点段,明白重点段要详细写的原因所在。如《狼牙山五壮士》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叙述就很详细。这两段通过对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具体行动描写,表现他们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作者以此为出发点去选材,是由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决定的,同时也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的。根据文章的中心和目的进行选材,然后从中选定最能体现写作目的的材料去写,以便更好地突出中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恰当选材,写起来也容易做到中心明确。如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中,学生明确了中心是表现一位老师受人尊敬,目的是为了赞美老师某一方面的品质。然后根据这个中心和目的去选材。如有一个学生写了本班发生的一起学生被严重踢伤的事件,踢人的学生是老师的亲戚,全班同学都看着这位老师如何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学生家长也央求老师把踢伤说成摔伤,这样就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而老师将心比心地说明道理,耐心地教育了踢人的学生,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服家长主动承担了百分之八十的医药费。通过这件事,它歌颂了老师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选材新颖、独到,做到了中心明确。

三、通过概括中心,培养学生立意构思的能力

概括中心思想的训练要求是逐步提高的。让学生回答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事是围绕着什么中心写的,进而概括出中心思想,并懂得一篇好的文章是如何立意的。如《金色的鱼钩》一课写了肩负“上级、保姆、勤务员”三重责任的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我为了使学生明白本文的写作目的抓住了最后一句“在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长满了红锈”却又“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在这里实质上指老班长这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由此,作者“歌颂红军战士的高贵品质”这一目的就体现出来了。经常让学生带着“你想告诉人们什么”去写作,认识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关键取决于健康明确的中心思想。如练习《我的家乡》这一作文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来家乡可喜的变化,广大群众生活水平不同程度的提高,结尾不约而同地写出了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党的政策好。有的学生写到:“家乡的变化使人欣喜,而党的富民政策更令人宽慰!”还有的写到:“家乡的可喜变化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我爱家乡,但我更爱英明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课文中学,作文中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震撼人心的地方,立意明确,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

四、通过学习分析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组材的能力

文章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方法各有千秋。有的内容在前面讲过了,后面还有必要交代一下;有的内容虽然全要放在后面说,但是有必要在前面提一下,这样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的开头作者写:“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到了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写到:‘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样前后照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李大钊牺牲的时间是1927年4月28日,给人以沉痛的感觉。我讲解时有目的、有意识地说明前后照应的好处:一使学生对内容了解的更清楚,不致产生疑问,二使学生加深理解,留下的印象深刻。因此,要求学生在他们的习作中特别注意首尾呼应,就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习作《我敬佩的一位老师》,学生开头写到:“我敬佩您,李老师!我不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更敬佩您处事公正、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结尾照应开头:“李老师这种不徇私情的品质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永远也忘不了您,可敬的老师,因为您教会了我永远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这样就给人留下一个清晰深刻的印象:李老师的高贵品质已经感染了他的学生,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使讲文与作文自然融合在一起,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