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李倩

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 7180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以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基于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5例基于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护理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44%,与对照组的26.67%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健康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指的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头部引发的颅脑组织损伤疾病,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病残率及病死率颇高,需及时开展手术治疗,为了促进患者手术预后效果,基于围手术期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1]。鉴于此,本课题以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分析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我院研究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满足手术相关指征条件,且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存在手术相关禁忌症。观察组45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跨度为21-65岁,年龄均值为(45.8±1.3)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击伤10例、摔伤9例。对照组45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跨度为22-64岁,年龄均值为(45.7±1.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击伤10例、摔伤9例。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基于围手术期按照常规护理流程严格执行,针对期间出现的问题需及时解决,确保医护工作有序进行。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包括:

术前准备护理干预。术前加强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评估,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做好患者的备血、皮试、备皮以及抽血等工作;为使患者颅内压降低,可在20分钟内静滴或静推20%甘露醇250ml;做好患者家属解释、心理疏导,提高配合度。

术中配合护理干预。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等,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加强患者保暖处理,合理控制手术室温湿度,密切配合术者的各项操作,确保手术有序进行。

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加强患者意识状态监测,若生命体征存在异常,需及时对症处理;处理好患者口鼻咽分泌物,维持患者呼吸通畅,加强各管道护理;加强术侧保护,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及按摩,避免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术后对患者给予鼻饲营养,然后根据患者意识状态、病情恢复,给予营养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食等,确保患者机体营养。

1.3评价标准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昏迷状态、健康状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健康状态越好[2-3]。此外,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GCS、KPS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GCS、KPS量表评分比较(X+S)

组别

GCS评分

KP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n=45)

8.41±1.23

13.06±1.31

61.9±3.4

87.9±2.1

对照组

(n=45)

8.43±1.21

10.25±1.27

61.8±3.6

72.5±2.0

t

1.283

5.289

1.389

11.376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5例,压疮1例、肺部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4.44%;对照组45例,压疮4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2例、中枢性高热3例,总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χ2=11.287,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加强术后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术手术预后效果的作用[4]

本次提到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包括:术前护理干预、术中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后GCS评分及KPS评分均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4.44%,明显要比对照组的26.67%低;从中可知,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健康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园园.系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02):126-127.

[2]何笛,何培红,刘淑贞.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03):156-157.

[3]李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观察与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4):712-714.

[4]黄乾亮,李卫,魏文金.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J].微创医学,2017,12(0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