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是落实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人格的培养前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1

“对话”是落实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人格的培养前提

张世华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第二中学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进一步要求在课堂中落实学生认知、审美、合作、适应、行动、创新等能力,以及珍爱真情、善待自然、独立坚强、情绪积极、道德纯洁、理想正确、富有科学精神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因此,语文课堂作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地,对话课堂能够帮助学生从教师、教材、同学的对话中学会理性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双赢等品质,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并完善学生的人格。这是传统的“哑巴”教学课堂缺失的一部分,也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

关键词:高中语文;对话;人格

一、与教师对话,学做学习者

高中语文课标始终鼓励学生丰富对生活现象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学会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鼓励学生理性学习、独立思考1】。达到这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既要改变当下学生被动学习的场面,也要培养学生做一个不盲目跟随的学习者。在教学课堂中加入有意义的对话环节,不仅能打破“生听师说”的僵局,还能引导学生理性学习。在开启每一段对话之前,教师首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对话中的角色,是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领导者,才能顺利地展开有效的对话。以《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课堂为例,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就别里克夫的形象展开对话,共同讨论人物刻画的多样性。当教师提出“别里克夫是一个封建古板、顽固不化的人,他不仅封闭自己还喜欢多管闲事,他的形象很是令人憎恶”这个观点时,鼓励学生对此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是与之相反的观点——“别里克夫是个令人同情的人物形象,他的所作所为都影射着俄国沙皇的黑暗统治,看似在刻画别里克夫这个角色,作者实则是讽刺俄国沙皇统治的封建与黑暗的社会。”这些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能营造融洽平和的氛围,还能使小说人物的解读多元化。

二、与同学对话,学做合作者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共同参与的,因此学生不仅要和教师对话,也要和同学对话,这同样是沟通交流学习的一部分。教师不妨尝试在课堂中增加合作探究的内容,让同学们在相互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2】

以《荆轲刺秦王》教学课堂为例,试着把学生按照一定依据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发展”两大要点划分的思维导图。同学们不仅能通过之间的对话确定思维导图每个部分的侧重点和分类,也能从对话中学习如何解决各执己见的情况。因为每个小组的想法和讨论内容不同,思维导图完成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小组完成“人物形象刻画”的思维导图偏向于刻画手法,因此按照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两个主要方面展开;另外学习小组在完成“人物形象刻画”时侧重于描写人物的轻重,所以选择从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两部分展开。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学习小组的想法,并在每个小组完成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开放主题的合作探究课堂上,与同学之间的对话尤其重要,学生作为一名理智的学习者,可以发现并学习其他同学的闪光点;作为一名谦和包容的合作者,学生还可以收获并体会团队力量的强大。

三、与教材对话,学做思考者

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的“对话”则给对话课堂赋予了独特的色彩,在与教材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带着理解和批判“对话”教材,在不同年代不同主题的作品面前学会鉴赏和评价,学做一名思考者。

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如何与教材对话,从理解“对话”的内容到评价“对话”的内容,最后以发现“对话”的不足结尾,和每一个作品“对话”都应如此。以《祝福》为例,学生首先要理解这篇文章讲述的内容以及鲁迅写下这篇文章的用意,无论是单纯怀念还是借机讽刺,学生都应该主动思考内容的含义与作者的用意。其次,评价教材向我们发起的“对话”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祝福》中鲁迅提到了祥林嫂——“我”曾向短工问起祥林嫂死去的原因,那个短工很淡然地回答“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祥林嫂是因为什么死亡?”便是教材向我们发起的“对话”,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发现,祥林嫂的死亡看上去是贫穷导致的,实则是封建社会导致的。最后,《祝福》中鲁迅表达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却让她在鲁镇的祝福声中死去,死后还在遭受他人对死亡时间的鄙夷,这些看似矛盾又不矛盾的故事描述值得学生思考和反思。

对话在课堂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与教师、与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分别能让学生成为一名理智的学习者、包容的合作者以及独立的思考者,能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语文的多元和复杂。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沟通交流的方式,也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张洪明. 试论基于对话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 考试周刊, 2015(68).

【2】田民. 建构对话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4):26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