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 着力培训 ——鹿城小学校本培训活动的感悟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基于需求 着力培训 ——鹿城小学校本培训活动的感悟与反思

韩黎

浙江省临海市鹿城小学

经验的传递也就只能缩短普通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却无法将普通的教师培养成专业教师或者专家教师,因此只有不断地反复实践以及进行经验总结,才可能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于是本学年的校本培训是这样实践的:

基于需求 制订主题

根据教师的教学年限、教学能力将学校教师队伍划分为“青蓝阶段”“希望阶段”,组织各教师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实践等方面填写培训需求以及专业发展中碰到的困惑,绝大多数教师提出“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能力?如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矛盾怎么解决?”等问题,学校召开校本培训专题会议,就教师存在的困惑以及需求进行分析,得出模拟上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模拟上课”也称之为“无学生的上课”,就是讲课老师模拟讲课的情景,把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它是一种将个人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有效课堂,从模拟上课开始”作为本学校的校本培训主题。制订了本学年的校本培训计划。

二、满足需求 形式多元

(一)因阶段而异,形式多元

1、理论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好的阐述了在我们教学中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借助于理论学习的支撑,本学期根据各科老师的需要,为每门学科的教师准备了《小学数学模拟上课的策略与方法》、《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优秀单元教学计划选编》等等,定期开展聊书会,谈谈收获和反思,并开展好书推荐,好书共享。

2、观点论坛。基于有效课堂的愿景,不同思维的碰撞,找到共同的火花,定期开展观点论坛活动,以这样的形式进行组织,(1)模拟上课示范,语文、数学、英科组、综合组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模拟上课示范,每人时间10分钟,看看别人是怎么上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长补短。(2)主题发表,语文、数学、英科组、综合组各推荐一名教师找一个点说说“模拟上课”,制作好ppt,每位教师从模拟上课如何板书,模拟上课如何复述学生的话等方面进行观点发表,让老师感悟原来模拟上课里面还有这么多的东西。(3)互动论坛,首先对模拟上课存在困惑的问题进行汇总,每位老师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问题进行观点发表准备,在专家引领下互动论坛。通过论坛,进一步加深了老师们对模拟上课的理解,为有效课堂又一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因阶段而异,层次多元

1.导师引领青蓝阶段教师专业成长

青蓝阶段的教师主要是入职五年内的新教师。他们在学校都学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工作积极性高、好学、有灵性,但教学能力、课堂的动态与生成的调控经验缺乏,进入教师角色尤其是“专业教师”角色,需要过程,需要引领,因此学校以骨干教师为核心,遴选出教育教学岗位表现突出的教师担任“师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在徒弟们对模拟上课有了系统理论的认识后,进行模拟上课实践的指导,掌握教育、教学、科研基本技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2案例法促进青蓝教师成熟

学校进行模拟上课示范活动,教师拿到指定课后,自主设计课进行模拟上课,再集结各科优秀案例,以“科研快餐”的形式荐读,学习他人优秀案例,学习他人的适用方法,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再一次进行模拟上课进行修改,确定好内容后并运用于课堂教育教学。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阶段而异,活动多元

模拟上课看似是简简单单的上课,实则不是,涉及评价语言、如何把握教材、如何处理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怎么教等种种情况,因此学校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模拟上课活动:

1、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就是自己学习,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对网络上、书本上各种信息的整合。 学习的最终结果可能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展示,但是它是一个长期思考的结果。 更多体现的是课前的精心准备;精心选课;了解学生;掌握学情;读懂教材;理解教材,把握中心;用心思考,设计流程。 独立不受时间和空间以及次数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安排。

2、教研组学习

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 独立磨课时往往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常常会出现“当局者迷”,陷入云里雾里的状态。 因此,在模拟上课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教研组互动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需要思维碰撞,团结合作,集中大家的教学智慧。 作为执教者,在独立磨课进行模拟上课之后,教研组成员观摩后提出意见和反馈,反复斟酌推敲,再一次改进完善。 执教者和参与老师都会在磨“模拟上课”中获得成长,磨课成为了教师共同成长的平台。

(3) 专家领学习

人们常说,高度决定视野,专家对平时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看得更透彻和明白,我们学校通过专家的课堂把脉,找出问题,再适当的引领和点拨,完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引领只是借助专家思维的光亮去激发自己思维的火花,最终还需要靠自己。 如果我们始终“闭关自守”,用我们自己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深层次的问题往往会被隐藏起来,很难暴露出来,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阶段而异,内容多元

磨“模拟上课”是教师成长的“扶手”,过程的连续性与渐进性。不一定马上得出结果,有时“头脑风暴”式的研究并不能得出结果,就需要不断地推敲和整理,同样模拟上课也需要从不同的内容进行磨:

1、 磨“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方向盘,教育理念是打造精彩课堂的第一要素。 在活动中许多老师谈起新课程理念,条条框框,滔滔不绝,里面的内容非常熟悉。 但如何把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中难以把握的困惑,从课堂教学行为中,并没有把“理念”转化为“行为”,因此通过磨课,让教师对自己所执教的课反复思考,深入推敲,不断地设问自己,有没有将先进的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地磨课过程中,实现了将先进理念扎根于头脑之中,自觉地将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学理念。

2、磨“教学结构”

如果说好的教学创意和教学理念是一节好看的指导思想和灵魂 。那么设计一节好堂结构则是其成功的基础,课堂结构犹如一节课的圆心,整节课的教学手段、技巧和措施都是以课堂结构为圆心,围绕圆心,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核心。

3、磨“教学风格”

大凡有成就的教师,都有自己鲜明的教育个性和教学风格:正常的上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因此需要通过“模拟上课”磨教学风格,让老师在掌握教材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长、特点、性格等因素来磨出具有自我个性的课。

通过磨各种“模拟上课”,基于学生,找准定位,准确把握教材、有效进行教学设计,清晰、新颖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