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彩儿童阅读的“智能全时空”——基于“翰林家学院”学校课程推进“全学科阅读”的行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焕彩儿童阅读的“智能全时空”——基于“翰林家学院”学校课程推进“全学科阅读”的行动研究

李新 杰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123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以区域“适合教育创新年”工作目标为指引,以“翰林家学院”学校课程为依托,实践“全学科阅读”,深入探索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重构教与学的生态路径,焕彩儿童阅读的“智能全时空”。

【关键词】学校课程;儿童;全学科阅读

【作者简介】李新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教导处主任,一级教师,苏州市青年教师双十佳,苏州工业园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工业园区首届金鸡湖教育领军人才。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充分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办在大学城人在课中央”办学文化为主旨,以“家国情怀、家园视域、家学传承、家居生活、家长参与”课程文化为主导,建构“翰林家学院”学校课程体系,打造四类JIA课程(加课程、+课程、嘉课程、家课程),引领儿童在实境体验与跨界融合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基于“家学院”跨界学习理念,着眼“单学科相加——多学科相间——跨学科相通——超学科相融”学习路径,翰林小学基于课程开发推动课外阅读,基于课外阅读践行学校课程,在“全学科阅读”领域展开校本实践。

一、加课程——阅读加,研制专属书单

“家学院·加课程”(即第一类JIA课程)根据学科门类与共性、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十商六力理论等,将国家课程“院系化”划分——哲学系课程(指向德商、心商、健商)、文学系课程(指向语商、美商)、理学系课程(指向智商、灵商)、创学系课程(指向胆商、逆商、财商)。课程的重新统整与立体归类,为“全学科阅读”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各学科(领域)从各自的专业视角筛选数目,专属书单以“哲学类书单”“文学类书单”“理学类书单”“创学类书单”为纲,与四类课程相匹配,采用各具特色的形式,从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个体与全员、文本与实践六重维度,为学生展现“全学科阅读”的不同侧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态。

二、+课程——阅读+,开发定制课程

“家学院·+课程”(即第二类JIA课程)分为三个层级——单学科纵深式课程、多学科主题式课程、跨学科项目式课程(以文学系课程为例,语文学科纵深式课程为“翰林语商课程”、主题式课程为“苏州园林课程”、跨学科项目式课程为“菜场探秘PBL课程”)。“全学科阅读”在第二类JIA课程中充分践行:

【案例1】翰林语商课程:

“翰林语商课程”由语文教师根据年段特点、班本特色、训练落点等或基于新媒体、或依托个人专长开发,涌现出“QQ微电台读写课程”“微信俱乐部读写课程”“电影比较阅读课程”等。其中,“QQ微电台读写课程”充分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开展阅读——教师通过创建小读者俱乐部QQ群,每日录制微电台节目发送在QQ群中,让每个孩子在电脑或手机上直接收听。随着时间推移,班级孩子分小组认领《名人小故事》《作文密码箱》《佳作大舞台》《儿童诗乐园》《周周有好书》五个栏目;每天电台录播时间为5-8分钟,衡量材料的标准就是要适合本班口味。这一单学科纵深式课程让儿童阅读如影随形。

【案例2】苏州园林课程:

苏州园林课程基于主题式阅读——线下阅读文学类书目《笠翁对韵》《汉字的故事》《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及篇目《春联》等、线上阅览《AR\VR园林720°》,打破语文、美术、书法、音乐等学科壁垒与界限,在游历园林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与苏式审美根植心间。翰林小学高年级《书法样式之楹联》一课,以“园林楹联”为主题生发点,带领儿童行走网师园,师生将中国书法的书体辨识、对仗文学的陈设运用等贯穿其间,实现学习的立体、感知的多维。课上,孩子们在网师园中寻楹联、析楹联、赏楹联,他们在了解园中楹联内容基础之上,现场挥毫运用不同字体对同一副楹联进行临创,在老师指导下,又把楹联的书体表现、悬挂位置等元素加以分析与讨论,他们发现,用楷书字体表现的楹联大多庄重得体且多悬挂在厅堂等场所,用篆隶字体呈现的楹联大多作为抱柱联悬挂在立柱之上,还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网师园楹联分布电子地图》……这一多学科主题式课程让儿童阅读有的放矢。

【案例3】菜场探秘课程:

跨学科项目式课程——“跟着剑桥硕士逛菜场”系列课程基于儿童视角,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真实问题。课上,课程导师给学生讲解商品价格问题、市场供需问题、垃圾分类问题、交往哲学问题;课下,“小翰林”带着任务走进菜场,在实践体验中深度了解什么是“供给曲线”,什么是“机会成本”,怎么说别人才会听,翻阅《小岛经济学》《儿童经济学原理》等书籍……基于阅读与实践,“小翰林”还专门就菜场(翰林邻里中心)垃圾分类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就翰林居民在菜场塑料袋使用情况、翰林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垃圾分类的推广难度等问题展开深度调研并绘制图表数据、形成调查报告,还依据调查报告在线递交给相关部门《致翰林居民的一封倡议书》。这一跨学科项目式课程让儿童阅读与家居生活融会贯通。

三、嘉课程——阅读嘉,搭建中央舞台

“家学院·嘉课程”(即第三类JIA课程)涵盖中央舞台课程、中外节日课程、校园节日课程和社团玩转课程。中央舞台课程中,以“一站到底”系列竞赛为阵地推动“全学科阅读”。以语文学科为例,全校各班以年级为单位,在学期末开展《一站到底——谁是阅读英雄》PK赛,PK赛分班级初赛、年级决赛;PK内容即为本学期语文学科推荐阅读的必读书目;初赛以全班在线答题为主、当场显示阅读成果,决赛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学校报告厅现场观摩在初赛中脱颖而出的年级10强选手面对面PK、最终决出学年“阅读英雄”冠、亚、季军……让名著精读、名作细读“日久见真功”。

四、家课程——阅读家,开辟共育路径

学校每学期面向全体家长进行课程资源的公开征询,学校课程审议组研究筛选,从中选择和“全学科阅读”相契合的内容,实现家长资源和学校课程的有效对接及适度拓展,给予儿童有资源的课程生活。还以文学系课程为例,上学期我们相继开展了安艳博士《细胞漫谈》、阳天亮博士《会自动驾驶的汽车》、夏正伟博士《我们的家园》、林剑博士《纳米技术的本领有多大》、张育民博士《奇妙的晶体世界》、马文龙博士《通信是什么》、赵永明博士《奇妙的激光》、陈丽博士《点亮一盏灯》、王刚博士《消除污染大作战》、魏磊博士《计算机视觉》孟芳博士《聊李白》、郭靓博士《品茶聊诗词》等等,博士家长带来一堂课、推荐一本(套)书,用父母的陪伴让阅读更有力量。

以上是学校基于学校课程在文学系课程(语文学科)的“全学科阅读”实践。基于“翰林家学院”课程体系推进“全学科阅读”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学科阅读”的视阈下,原本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科或课程,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找到了富有学科属性的阅读方式。这些品类丰富的文本在学生面前就有了各自适宜的展现平台,有了不同学科的课堂引领。翰林小学将着眼于大奠基、大探索、大未来视野,基于“翰林家学院”学校课程,将“全学科阅读”行动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JAMESA.BEANE.课程统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3-48

[2]陈丽.校长要有跨界领导力[J].学校管理,2015,(04):27-28

[3]杨四耕.跨界学习:课程变革的新取向[J].今日教育,201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