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质疑问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质疑问题的探讨

郑桂超

广西宾阳县宾州第三小学 530400

提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使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意识。如何做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后还要改进学生学习

方式。

关 键 词:质疑问难 好奇心 兴趣 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搞本本广义,对学生照本宣科讲解数学知识,而应引材施教设置数学情景,努力启发学生思维。利用故事、谜语等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层层设置“为什么?”的悬念,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当代教育发展学刊》引用)正因如此,本人认为要使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意识。

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课堂实践,对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数学质疑问难意识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学生对某种事物或某个知识点感到好奇,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把这种欲望化为学习行动。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先与学生进行互动游戏,举行“一分钟速算”竞赛,即要求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快地算出小黑板上所出示的答案是整数的算式,答案不是整数的可以不计算。比赛开始了,学生在稿纸上紧张地写写算算,可老师却轻而易举地就写出了得数为整数的算式的答案。比赛一结束,学生很是好奇,忙迫不及待地追问老师有什么诀窍,我只是笑而不答。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提到了最高点,接下来的学习,学生个个兴味盎然,学得非常投入、非常有趣。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数学质疑问难意识

6—12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正当培养兴趣爱好的黄金期,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关键。(从《学生之友》引用)

(一)巧做游戏,培养意识。爱玩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可以说,没有哪个小学生是不爱玩的。既然小学生如此爱玩,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就顺着小学生的意,为他们创设一个个与授课内容有关联的小游戏,以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生“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和老师一起做“马铃薯在水中沉浮变化”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水位的变化情况,并思考水位变化的原因。同时,针对实验中存在的现象,积极启发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强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从《知识窗》引用)

(二)设疑问难,激发意识。在教学中,如果老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回答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就消退。因此,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注重探究性活动,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如在教“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圆柱体水桶,问:你能计算它的表面积吗?(从《教学实践》引用)之后,又出示一根空心水管,又问:这根水管的表面积你们还能求出来吗?学生见与刚才所学内容又似是而非,纷纷动手尝试。这样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的设疑问难,使学生能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联系生活,稳定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谨记把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既能做到学以致用,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在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后,马上让学生在周围找找,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以后要留心观察,多思考,多提问。

(四)动手操作,持续意识。数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都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完成的。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老师由于怕麻烦、怕费时,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为这样做是为学生好,是给学生节约出了许多做练习的时间,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已经扼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把数学教学变成“填鸭式”的满堂灌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辞劳苦地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求知意识持续下来。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质疑问难意识

因为学生没有学习、生活上的经验,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还发现不了教学中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识要害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在这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解题方法,一般都是通过例题来说明的,所以例题选择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触类通旁,举一反三的效果。(从《人民教育》引用)有些例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解题技巧,有的题则可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思考,互相研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拓宽思路,从中找出规律和窍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被动探究为主动探究,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如在教学“可能性”的问题时,我先请两学生上台猜“剪刀、石头、布”,赢的一方可以拿到奖品,当我问:“这个游戏公平吗?”时,有学生说不公平,有学生说公平,怎么办?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做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提前布置题目,让学生理清思路,模拟老师上台讲课。这样做既锻炼了讲课学生的口才,又可使其他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集中精力听课,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研博学位论文》引用)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小学阶段,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和合作精神,小学生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根据这一点,组织学习小组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思广义,广开言路,在交流中使学习的兴趣持续,使学生学习上保持主动性。

总之,笔者认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在把握心理,巧妙激励,巧设悬念,精设情境,精选例题,探究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黄砾卉.张庆林.陈宁.论批判性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结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2.曾松.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