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浅谈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牟立峰

山东省博兴县湖滨镇寨郝中学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业的快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当有效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因素。由于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文明素养与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地理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构建基础理念,能够对求知真理坚持不懈。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并提出具体的渗透策略,希望有效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全面拓展和延伸,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文精神;初中地理教学;渗透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人文素养逐渐被教师所重视。文章主要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结合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现状,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方法。

1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1.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

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视人与地理关系的学科,在内容上,它包含了自然、民族、人口、经济、种族等。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不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学生无法形成足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环境、气候、人口等情况与自身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提高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对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渗透人文精神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丰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活跃课堂氛围、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将人文精神与地理学科知识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形成价值观的同时也增加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1.3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文精神的主体是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人文精神的渗透。所以,当人文精神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提高,实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2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2.1结合实际案例培养人文精神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融入过程。地理学科本身会涉及很多的案例教学,所以教师要深挖案例背后隐藏的人文精神,通过不经意间的融入,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和采纳这种精神,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培养方式。比如,在讲解到《世界的聚落》《世界的气候》这些章节内容时,教师要搜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而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2解放学生思想,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不要怕出错,也不要怕重复,在不断的经验教训中才能够获取智慧,获取成长。例如学习台风相关知识点,教材中有一句话“台风有过也有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对沙尘暴、台风与火山的看法,并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正反两方辩论。正方辩手认为沙尘暴污染环境,并且影响人们出行,反方则认为沙尘暴有助于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也能够净化空气。通过正反两方的,你争我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够丰富知识也能够认识到如何应用辩证思维,正确的认识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挖掘教材资源中的人文因素,有效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树立民族意识,培养爱国精神

领土区域的划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爱国精神是初中地理人文精神中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对学生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知识的培养,许多初中地理教学中爱国精神的培养都是薄弱环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放在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上。比如,在进行初中地理“辽阔的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目前世界上存在争议的领土进行讲解,比如钓鱼岛、黄岩岛等。结合历史知识以及实际材料,向学生明确钓鱼岛、黄岩岛是中国的,并且重点培养学生“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告诉学生任何一块领土都是我国的一部分,无论其大小,都决不允许被拿走。促进学生提高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2.4加强互动合作交流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变化较大,虽然学生表面是互相尊敬,但是有的学生的辨别能力却较弱,会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有的学生也会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与其他同学交际较少,对于此类现象,我们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个人品质,例如合作精神与谦让精神、倾听能力等等,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消极和冷漠。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挖掘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锻炼多种优秀品质,应当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赞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也会对其他成员的某些行为进行理解和支持,对其他不友好的行为也能够宽容和忍让,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也能够进行重新剖析和审视,有助于提高自我品质。

2.5展实践活动,优化责任意识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人类文明又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生活中到处有体现人文精神的地方,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人文精神,优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在世界植树日前往土地贫瘠的地方植树。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情况,一些水资源缺乏的沙漠地区,人们用水十分困难,学生将其与自身的生活进行对比,帮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还能促进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这种品格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在学生以后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语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生都不可缺失的内在涵养,而培养人文精神并不只是在地理课堂上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校内校外,通过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等各方面协调努力共同完成,是学生在成长中持续不断的一个过程。当然,我们初中地理课堂上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深挖课标,力求地理知识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爱国主义、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接纳包容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梁伟叶.浅探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8(1):111-112.

[2]罗志义.人文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问题浅探[J].读与写(上,下旬),2019(15).

[3]刘红.浅谈人文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上,下旬),2018(15)

[4]贺莹.让人文素养之花在地理教学中绽放[J].考试周刊,2017,(92):139.

[5]付贺梅.浅谈乡镇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4):6-7.

[6]包信友.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中学时代,201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