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之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之美

周小红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 湖北咸宁 437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语文,既是语言又是文化艺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这门学科集纳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运用美的生命过程。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发现美;感受美;传播美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新课标在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时其中心词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即四个结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课标下的语文核心素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是语文中有思维训练,二是语文中有美的培育和创造,三是语文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要途径。

二、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体悟美的生命过程

语文,既是语言又是文化艺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这门学科集纳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因此,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运用美的生命过程。

(一)在“文字”学习中发现美

文字是承载语言的符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中感受语言美,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意境美,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品读好词佳句, 感知朗读之美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要关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架起学生“情感”与“文字”间的桥梁。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这篇课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如何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我以朗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如在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扇啊扇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秋雨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读出其中的韵味。

2.识字写字, 感知汉字之美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蕴含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富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汉字的演变能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构造。 例如教学“粥”,“粥”字 “米”的左右两边,为何各有一个“弓”呢?出示“粥”的篆文:5ebb8c5040c4a_html_891e7d33dadacb6.gif 中间是上5ebb8c5040c4a_html_6ccc5b439cee1494.gif (米)下5ebb8c5040c4a_html_96a3ea7119393e30.gif (鬲),在左右两边加上了5ebb8c5040c4a_html_6161a87ed78abc1e.gif 。看到这个屈曲上升的符号,学生顿时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煮粥时锅中冒出的热腾腾的水蒸汽吗?古人造字真是太形象了!类似的还有“沸”、“蒸”等。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乡村四月》中,有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其中“蚕”是生字,教学“蚕”的时候,我引入“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的对联,让学生既知道了蚕的写法,又记住了对联,还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神奇。

在“文学”品味中感受美

文学,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三个层次,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养成审美的习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选编了一篇微型小说《桥》。不同体裁的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作者在刻画文中中心人物老汉时,借助环境描写有力烘托人物形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运用如“像泼。像倒。”这样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辐射文本中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于漪老师说过:“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不是某种文化某种艺术的课。”感知人物形象时,我并不刻意渲染人物的崇高精神,而是结合课文写作特点,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老汉的,通过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句子的细心揣摩,反复品读,使学生学会评价人物的形象美、欣赏人物的精神美、感悟文本的人性美,使老汉的形象在潜移默化间植根学生心间。

在“文化”传承中传播美

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传承、积淀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功能之一。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的语言充满童真,回忆里尽是童趣,你能从中充分感受到自由和快乐。尤其是反复这种手法在语句当中的使用和表达,使得文章的语言极具特色。在教学时,我抓住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以情感为主线,抓反复反复读反复品,理出反复的片段,认识反复的特点,悟出背后的情感。祖父是文章的灵魂人物,是祖父的宽容和慈爱给了作者萧红无忧无虑的童年,与其说是萧红在怀念这个园子,还不如说是在怀念祖父,怀念和祖父在一起的难忘而又珍贵的美好。我以祖父的笑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品析人物形象:“我”一再的胡闹,换寻常人会怎么做?祖父为何不怒反笑?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祖父的宽容和慈爱给了萧红一个什么样的童年?学生读后明白祖父的笑是源自祖父的爱,而祖父的爱则是一切自由快乐的源泉。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著名文学家茅盾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带领孩子们从《祖父的园子》走近萧红,从萧红走进《呼兰河传》,正是我此课的终极目的。“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让学生带着课堂学习的收获融入课外阅读,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内引外联”,实现课内外衔接。

经典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品位,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学生阶段的阅读是美好人性的起点,只有经典文学作品广泛地被学生接受,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才能引领学生到达知识的巅峰。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审美意识,能如此,我们的教学智慧就会迸发,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斑斓生辉。

参考文献:

[1] 罗小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2018(2):9-11

[2]张玉玮.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教文汇,2016(1)上:107-108

[3]李伟平、张磊.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7(5):4-6

[4]何红亮.让美丽贯穿语文教育始终【J】文理导航(下旬)2014(8):58

5ebb8c5040c4a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