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3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阙思思 石向辉 黎琪 曾德芳

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构建以研究生心理健康预警和心里辅导需求调查为基础,以等级需求为目标,以促进方式为核心,从调查结果分析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有效开展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问题对策及建议

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行业从精英大众化逐渐走向职业大众化,在面对快节奏的经济变化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时,也对这一高素质群体来说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但是婚恋、就业、学习和从事科研等诸多因素仍然迫使他们在这个象牙塔中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心理和经济压力[1]。数据分析表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已经不是一种个别现象,其对我国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家庭和谐与否及社会稳定等问题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性影响。

1 研究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划提出,在2015年和2020年,我国普通在校硕士研究生规模将分别到达170万和20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人数教学规模,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纵观近年我国研究生高校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相关文献,其主要侧重于心里健康教育水平和心里健康问题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策。

有专家学者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等40所大学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有30%以上的研究生学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或心理健康问题。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各项健康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常模得分,这只能说明研究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水平总体上远远不如全国的普通人"[2]。关于研究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来源,不少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主要还是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经济、婚恋等多个方面,而实际影响它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不同层面[3-7]

为深入了解本校学院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以有效方式开展针对本校研究生的专业心理健康咨询教育,为本校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人员提供重要参考对策和建议。对重庆交通大学的应届研究生在家庭成长经历,人格特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抑郁五个主要方面分别进行整体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调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问卷调查重庆交通大学入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情况为研究目标,在每年研究生入学教育期间,本课题研究小组采取整体问卷抽样调查原则,对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利用计算机无线网络测试问卷收集抽取若干人,实际操作获得有效测试问卷162份。其中共有男生119人,女生43人。年龄21-25岁,平均(23.5+1.0)岁。

2.2 研究工具

2.2.1 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此调查问卷主要有93个调查题目构成,包含心理症状调查题目89个,测伪指标题目4个,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到日常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出发,并采用成长经历,人格特质,生活事件,社会环境支持和抑郁5个预测因子分别综合反映5个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五个方面的预测因子得分进行综合评判来对学生综合心理健康状况来进行评估。

2.2.2 数据处理工具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录入、整理和分析,并在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处理过程中对相关数据类型进行数据分类简化、均值数据比较、相关数据分析处理,将数据与5个关键评测因子的相关性进行联系,得到这些相关性的因子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

5ebe10bf51078_html_747c5231cbb7ed3d.png5ebe10bf51078_html_eac3cbfbb48702e5.png

3 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筛查结果

此次综合评测筛查结果将成长经历,人格特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抑郁五个因子进行评测,并将五个因子的综合等级评测得分以“0.0-0.5”,“1.0-2.5”,“3.0-4.5”,“5.0-6.5”,“7.0-10.0”为等级衡量标准,将心里健康问题程度和严重性再细分为"正常""较低""中等""较高""极高"五个等级。如图一所示,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整体心理问题检出的比率平均为29.62%(中等及以上心理问题),其中轻度和正常心理问题检出人数114人,占调查总人数70.38%,中等心理问题检出人数35人,占调查总人数21.60%,较高心理素质问题检出人数11人,占调查总人数6.79%,极高心理问题检出人数2人,占调查总人数1.23%。从单一性因子角度来看人格特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三项主要因子的问题检出率都比较高。

表一 不同性别的健康因子相关性比较

成长经历

人格特质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抑郁

综合

M

male

0.75

3.59

18.02

18.19

6.61

2.06

female

0.86

5.65

15.49

18.53

4.91

1.65

SD

male

1.34

2.80

13.23

3.73

6.35

1.65

female

1.39

3.04

10.63

3.60

6.48

1.80

t

-0.465

-0.119

1.127

-0.519

1.494

1.377

Note:***
p<0.001 **p<0.01 *p<0.05 下同

表二 不同年级的健康因子相关性比较

成长经历

人格特质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抑郁

综合

M

22岁及以下

0.84

3.31

17.58

18.11

6.31

1.96

23岁及以上

0.68

4.03

17.00

18.53

5.92

1.93

SD

22岁及以下

1.38

2.88

12.42

3.86

6.93

1.73

23岁及以上

1.31

3.04

12.97

3.44

5.61

1.67

t

0.457

0.131

0.773

0.483

0.706

0.915

3.2 差异检验

3.2.1 性别差异性检验

在性别维度方面,研究生在成长经历等五个心理健康因子上的测评情况如表一所示。由检验结果知,其各因子检测水平均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差异,表明成长经历等五项因子及综合整体方面的性别差异性均不显著。

3.2.2 年纪差异性检验

在年纪维度方面,22岁以下和23岁及以上的研究生在成长经历等五个因子检验中如表二所示,其各因子检测水平均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差异,表明在23岁为分界线的情况下各因子及综合整体健康状况方面的年纪差异性不显著。

4 讨论与分析

从此项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学时期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平均检出率为29.62%。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相近。其中,正常和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学生总人数的70.38%,有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者占学生总人数的29.62%。这表明三分之一的研究生均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图二可知,心理健康状况主要问题是“人格特质”和“生活事件”两个方面。“人格特质”在各种心理问题中排在首位,以自我感觉问题为主,表现为自我失落和消极怠慢的负面情绪。如果心理疏导不及时,一旦受到强烈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容易产生强迫性神经病。“生活事件”表现在学习,交际和家庭方面,当遇到难以调节的挫折和困扰时,容易郁郁寡欢,对生活没有了原来的兴趣与信心,少数人会发展成神经性抑郁症。而“成长经历”和“抑郁”人数整体处于轻度,在健康状况方面表现良好。“成长经历”是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业,情感,经历等方面的问题,如若心理辅导干预不及时,容易造成心里失衡,自我贬低,也会为抑郁等因素埋下伏根。“抑郁”则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迷、忧郁、神经过敏,在人际交际中敏感怀疑有障碍,与外界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若调整不及时,易形成抑郁症,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导致出现自我伤害思想及自杀行为。“社会支持”则表现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所遇到挫折困难时,家人、朋友、老师等对自己的支持程度。从图二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处在中度的支持率,对学生的处事与解决困难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5 问题对策

研究生教育一直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培养的优秀人才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优秀领军人物。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应牢固树立起人性化教育的新理念

[8],努力把我国研究生培养成为相对全面和素质完善的专业人才而不是“机器”。基于针对上文我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和心理调查结果问卷的分析和考虑,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5.1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缺失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高校研究生德育培养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严重缺乏也是研究生导师,德育工作者和研究生本人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应不断融入涉及到广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开设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查、心理咨询和应对危机心理干预等工作,利用丰富高效的心理教育教学方式来不断加强心里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5.2 构建“导师-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机制

心理咨询和及时治疗是有效解决一般心理健康问题的两种重要途径。从而高校要更加善于统筹整合并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明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主体地位和主导职能,推进高校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将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8]。研究生导师在心理健康培训中一直扮演者重要角色,除了及时做好学生学业上的心理指导外,导师也还需要实时掌握在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方位关注在校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其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实际问题。此外,随着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在高校学生所占比例的不断扩大,高校也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和加快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研究生心理辅导队伍,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业等相关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5.3充分调动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引导高校研究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学会对自我心理的正确调节。另一方面,对高校课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积极投入,使课外活动得以丰富多彩。要想做到彻底改变研究生传统的单调沉闷的课外学习观和生活工作模式,就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术活动、科技交流活动等从课外活动内容入手,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9]。也可以通过引导研究生自发组织学生间的心理健康发展协会,为广大在校研究生的自身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上的大力支持和成员间的相互帮助[10]

5.4 实施针对性危机干预,有效解决研究生实际危机问题

尽管这项调查结果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在校研究生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从综合情况来看其没有被调查的且可能存在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学生人数仍不容乐观。因此,高校要以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从当前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中走出来。此外,建立针对研究生的心理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心理工作指导机制,建立完善研究生长期心理健康档案,跟踪了解他们的日常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变化和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地对研究生进行长期心理健康指导教育[11]

参考文献:

吴守宝,吴胜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2008(6):75-76

吉小兵,戴雅玲,李晓琳,等.2005~2009年间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述评[J].新西部,2011(29): 141-142

宋振韶,蔡瑶.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北京教育•德育, 2010(Z1): 70-71

马博虎,张璐.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一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新西部, 2012(5):29-30

李敏.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3

宋彬彬,赵晓晶.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对策研究进展[I].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26(10): 6318-6319

沈晴,李勇.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刃.华夏医学,2012, 24(6): 712-714

[8] 张加亮.全人教育理念下“三维一体”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83-85

[9] 宋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关注[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学,2011,29(9):75-78

[10] 汪启荣,张中兴.我校2003级新生UPI测试结果和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12): 17-118

[11] 钟惊雷.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闽江学院学报2007 ,28(2):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