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1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探讨

赵新海 刘秀忠 杨敏 刘韧 吴向红 管延锦 赵国群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50061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教学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工程伦理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工程伦理;管理

1 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是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首次提出的教育理念。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求国际高等教育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1]

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为教育变革再次指明了方向,明确表示,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怒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革命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教为学服务,对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

《工程伦理与管理》是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适应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伦理和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的反馈,同时考虑到我国工程师伦理意识的普遍缺失、水平不高,普通的工科学生缺乏相应的伦理和管理学知识等现状,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整个课程包括工程伦理和管理学两个基本的模块,以期补上学生工程伦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短板,培养具有工程伦理和管理意识的全材型的专业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本文以《工程伦理与管理》为基础,探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2 教学目标的建立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同时考虑本课程的特点,根据授课内容的层次,建立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理论和观点,重点讲授常见的伦理观点、工程伦理的原则、管理的规律和基本理论等,使学生能够明晰常见的伦理观点和原则、认知管理、理清管理规律;二是管理职能与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大管理职能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各职能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简单分析,三是伦理原则与问题相结合,通过伦理相关知识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基于某一特定案例,分析案例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探讨适用的伦理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伦理分析,判断能力[3,4]

3 教学内容的制订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课程思政的特点,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分层设计。

按照对内容的理解层次和掌握要求,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成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理解、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详见图1所示。

4 教学方法的设计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整个课程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按照“抓重点,重体系,避重复“的课程结构设计理念,进行具体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的设计,详见图1所示。

4.1 线上教学

以章节的关键知识点为抓手,设置章节学习任务清单,各关键知识点涉及的课程资源(含导学内容、视频资源、演示文稿、辅助学习材料,课后测试等)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学生根据分配的任务清单结合网上教学资源和教材等资料进行课前自学和课后复习。

4.2 线下教学

按照“整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具体教学活动相依托”的设计理念,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推进混合课程改革。

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如下图1所示:

5ebe2ce2ce673_html_56f46a2b3a4938e3.png

图1 课程教学体系简图5ebe2ce2ce673_html_28e241954099c5c1.gif

5 结论

本文以工程伦理与管理课程为例,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该课程的具体应用,制定了分层分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进一步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

学教学,2008(4):54-56.

[2]耿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读与写杂志[J],2016,16(10),25

[3]张永强,姚立根,工程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徐向艺,管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赵新海(1973.05),男,汉族,山东滨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数值模拟、工程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 本研究部分资助于山东大学教研项目【2019Y083,2019Y088,2019Y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