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

陈伟群,廖丽玲, 欧韶秀

韶关市曲江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 韶关 512100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15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收入本试验中,以双模拟法为基准分为2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凯格尔训练)结合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n=75),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n=75),对150例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状况、尿失禁生活质量调查表(I-QOL)评分、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调查量表(ICIQ-SF)评分及1h漏尿量进行分析。结果:在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33%)比对照组(86.67%)高,差异明显(P<0.05);在I-QOL评分、ICIQ-SF评分和1h漏尿量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在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中效果明显,不仅可使患者盆底肌功能改善,同时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护理干预;盆底肌康复训练

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通常出现在产妇分娩后,而子宫脱垂、尿失禁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盆底肌功能障碍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了生活状态[1]。经调查研究发现,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期间,结合盆底肌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盆底肌肌张力及早改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2]。基于此,本文针对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文所选1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前来本院治疗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双模拟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中,患者年龄段:22岁至40岁(29.28±3.51)岁;其中,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有39例和36例;观察组(75例)中,患者年龄段:23岁至40岁(29.35±3.47)岁;其中,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有42例和3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结合常规护理。训练期间,指导产妇深呼吸正确方法,吸气过程中,开展的肛门处于肌肉紧张状态,每次3秒;呼气过程中,全部肌肉放松,每次进行15-25分钟,每周2-3次。6-8周为1个疗程。进行为期3个疗程的训练,以患者病情恢复状况为依据对训练时间调整。

观察组: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综合护理。详情如下:①肌肉群收缩功能锻炼。大腿肌肉及腹部肌肉完全放松,收缩训练盆底肌,进行3次快速收缩,每次保持3秒,6秒放松后进行频繁开展收缩训练,每次进行15至25分钟,每日3次。②收缩提肛训练。指导产妇屈曲双腿,深呼吸后紧缩肛门5秒,呼气时全身放松5秒,然后再次进行上述训练,每次进行15分钟至25分钟,每日3次。训练期间,叮嘱产妇合理调整强度,肌肉收缩训练期间,尽量使其处于收缩状态。加强对产妇肌肉收缩能力持续时间进行关注。③训练前,为患者介绍盆底康复训练作用、知识、注意事项等,以便产妇更加关注盆底肌训练,并带领产妇进行训练。以产妇功能训练状况为依据开展技术指导。以便产妇可以正常开展盆底肌肉训练,训练前,要求患者将膀胱排空,禁止饭后训练,对室内湿度及温度合理调控,并对产妇训练耐受程度密切监测,在其感受到盆底肌肉无痛而且伴有跳动即可,训练期间,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开展。指导患者进行(PHENIXUSB4)简称U4神经肌肉刺激仪进行生物电刺激,每周2-3次,每个疗程10-15次。并指导产妇家中盆底肌肉(Kegell)训练方法,每日3次,每次15分钟或每日做150-200次。告知患者排尿期间,采用减缓尿流或者暂停方式进行,利用间断方式对膀胱收缩进行刺激,从而改善尿失禁状况。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150例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疗效[3]。盆底肌力分级为Ⅱ级或者超过Ⅱ级为显效;盆底肌力分级为Ⅰ级或者超过Ⅰ级为有效;与以上判定指标不符,盆底肌力分级未改善为无效。(5ec1f3aaccc02_html_e813152e4c22c33c.gif )*100%=治疗总有效率。②评估150例患者I-QOL评分、ICIQ-SF评分和1h漏尿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的分析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以(5ec1f3aaccc02_html_d8047ff2c0d5ce1f.gif ±s)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接受x2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盆底肌力改善状况

观察组比对照组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高,差异明显(P<0.05),详情如下表1。

表1 对比150例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疗效[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75

40

25

10

65(86.67)

观察组

75

46

27

2

73(97.33)

x2

5.797

P

0.016

2.2 I-QOL评分、ICIQ-SF评分和1h漏尿量

观察组比对照组I-QOL评分、ICIQ-SF评分和1h漏尿量优,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下表2。

表2 比较150例患者I-QOL评分、ICIQ-SF评分和1h漏尿量(5ec1f3aaccc02_html_d8047ff2c0d5ce1f.gif ±s)

分组

例数

I-QOL评分(分)

ICIQ-SF评分(分)

1h漏尿量(g)

对照组

75

62.38±4.51

5.51±0.64

5.41±1.17

观察组

75

70.16±5.69

3.54±0.62

2.43±0.19

t

9.279

19.146

21.773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因为产道收缩用力后,造成会阴神经、盆腔内筋膜及肛提肌等部分组织受到损伤,阴道前壁及子宫体解剖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妊娠、分娩、肥胖、卵巢功能障碍及手术等因素引起的,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主要通过电刺激及盆底肌肌肉收缩训练等,以此使盆底肌力衰退及子宫脱垂等改善,促进盆底肌肉功能提高[4]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7.33%)比对照组(86.67%)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I-QOL评分、ICIQ-SF评分和1h漏尿量同对照组相比优,差异明显(P<0.05)。可见,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盆底肌功能改善。原因如下:通过盆底肌肉训练有助于患者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减轻,同时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便患者身体及早恢复健康。结合生物反馈设备(PHENIXUSB4)等进行生物信息原理训练,并为其提供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进行电刺激,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康复训练前,为患者讲解关于疾病及治疗有关知识,训练期间,强化护理,准确定位产妇并实施盆底肌肉受损锻炼,调动产妇治疗积极性,以此使其盆底肌力功能改善,确保良好的预后效果[5]

总之,予以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除改善盆底肌功能外,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芸, 沈菁. Kegel训练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27):90-92.

[2] 兰卉, 赖香梅. 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临床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2):18-19.

[3] 高美云, 吴桂霞.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16(4):70-72.

[4] 张华丽, 张瑞. 产后持续性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15):2870-2871.

[5] 于丽萍. 护理干预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联合锻炼改善盆底功能中的作用[J]. 中国疗养医学, 2017, 26(6):599-600.

[6] 刘小琼. 产后康复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8):102-103.

作者简介:陈伟群,女,1965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韶关;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产后盆底康复研究;职称,主管护师;职务:妇保科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