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在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卢静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究在心血管重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分组的82例患者分别纳入至参照组与实验组中,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前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为后者,最终探究临床管理的效果。结果 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可看出,不论是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还是对比护理满意度,统计出的结果均为(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可以保证护理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 心血管重症;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总称去,其中包括的疾病种类较多,且每种疾病均具有不可治愈性,常以老年群体为患病群体,随着我国逐渐的步入老龄化的趋势,使得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该类疾病的重症患者通常处于起病急、发展快的情况,对于自身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而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宗旨就是切实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而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能够最大的降低疾病的危险性,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文就以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式为目的,做了如下的研究过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将以接受分组的心血管重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的例数共计82例,将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41例归入参照组,其余41例归入实验组,并给予其护理风险管理。两组分别有22名以及23名男性,其余的19名以及18名均为女性,(58.78±2.13)岁以及(58.43±2.11)岁分别是两组的平均年龄。在进行分组对比前,使用临床上常用的SPSS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在保证无明显差异后才进行的分组对比,并且在对比前,护理人员均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了该研究方式的目的以及必要性,在获得同意后才开始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参照组:本组将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

实验组:本组将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的内容如下:(1)组成风险管理小组:针对临床上经常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总结、评估,然后根据自身的临床管理经验,查阅相关的文献,找寻管理的办法以及预防对策,并且制定风险管理方案(2)加强培训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的技能以及素养[1],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良好的护理服务,以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3)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定期组织科室的成员学习法律、法规,以提高科室成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并且要求科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规范操作,以降低风险几率(4)做好患者的药物指导:需要对患者做好药物指导,并在患者治疗期间,做好药物使用的监督工作,严格按照三查八对要求,审核患者的身份,保证药物合理的使用,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安抚患者的情绪[2],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如有发现损坏或者不能正常工作的器械,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更换,同时还要定期培训和考核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5)加强巡视的力度,观察患者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并且控制静脉滴速,观察是否存在针头脱落的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最大限度的满足。

1.3判定标准

在本文对比的判定标准内容中,以两项观察指标判定临床效果,其中一项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另一项为护理满意度。其中的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以以临床实际护理记录为主,而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

2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从表一呈现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仅有2例发生风险事件,而参照组则为8例,从各自的数据来看,进行对比后的统计学结果P显示,P<0.05,差异显著,说明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

表一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n(%)

组别

n

管道脱落

药物渗漏

跌倒坠床

发生率

实验组

41

1

1

0

2(4.88)

参照组

41

3

3

2

8(19.51)

X2

4.100

P

0.043

2.2 护理满意度

根据1.3中内容所示,除不满意人数外,其余患者均为满意人数,因此,从表二数据可以直接看出,实验组满意人数为40例,而参照组人数为34例,人数差异为6例,而最终统计学结果为P<0.05,说明该两组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从护理满意度上看,实验组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二。

表二 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n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1

30

10

1

40(97.56)

参照组

41

20

14

7

34(82.93)

X2

4.987

P

0.026

3讨论

随着现代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快节奏的生活,再加上老龄化的上升,使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突然,治愈率较低,危及生命,所以积极治疗和护理是关键,但如果护理质量不能保证,就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影响患者的病情改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目前,护理管理风险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管理理念,主要是根据以往临床上经常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提出预防的对策,并且在患者住院期间,做好药物的护理,避免管道滑落和药物渗出的情况,并且加强巡视的力度,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临床需求的满足等,同时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3],从护理人员的根本方面上提高护理技能以及护理素养,以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再加上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使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总而言之,经过本文的研究内容也可以看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相比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更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菊英.护理干预对ICU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204-205.

[2]张丽丽,钟林华,刘露露,张明洋.临时起搏器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护理干预[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S1):202-203.

[3]韩诗卉.1例超高龄耳聋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心血管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5):208-210.

作者简介:卢静,民族:汉,性别: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重症监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