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张永春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150500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无痛支气管镜检查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麻醉时给予咪达唑仑、羟考酮缓慢静注,然后行环甲膜穿刺给予利多卡+丁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5分钟后经鼻腔置入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麻醉时给予芬太尼,丙泊酚缓慢静注,眼球凝视,睫毛反射消失,经鼻腔置入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不良记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苏醒时间、不良记忆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组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真正使患者达到了“无痛、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痛;气管镜;羟考酮;环甲膜穿刺法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侵袭性操作,它可诱发患者出现憋闷、剧烈呛咳、喉痉挛、心律失常乃至心脏骤停。操作中刺激性最大部位是软镜进入咽喉部、声门到隆突这段距离,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极度恐惧且窒息感明显,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波动较大,进而导致患者难以配合检查,并容易出现呛咳、喉痉挛,这对年老体弱患者会带来致命的影响[1]。本文观察比较了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无痛支气管镜检查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50.08±8.4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0.13±8.2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禁食6h,禁饮2h,准备间开放静脉通路,入室后平卧位,垫颈枕使头后仰,监测血压(BP)、心率(HR)、指脉血氧饱和度(SpO 2),经鼻导管吸氧,氧流量4-8L/min。准备好麻醉机和抢救设备、药品。对照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2mg/kg缓慢静注,眼球凝视,睫毛反射消失经鼻腔置入气管镜,在距隆突2-3cm时,经气管镜器械孔给予2%利多卡因40-100mg气道内喷洒,检查中患者有体动反应时,按0.5-1 mg/kg追加丙泊酚,患者发生舌后坠时托下颌,加大氧流量,仍然低氧血症,SpO 2<85%以下,面罩加压吸氧。研究组:咪达唑仑2-4mg(0.05-0.075mg/kg),羟考酮0.1mg/kg缓慢静注,然后行环甲膜穿刺给予1%利多卡因20mg+丁卡因20mg气管内表面麻醉,5分钟后经鼻腔置入气管镜检查,同样在距隆突2-3cm时,经气管镜器械孔给予2%利多卡因40-100mg气道内喷洒,患者体动反应时,可按需给予丙泊酚0.3-0.5mg/kg。两组患者麻醉前均给予昂丹司琼4-8mg入壶静滴,预防检查中,检查后患者呕吐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不良记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steward苏醒评分如下:完全苏醒2分,对刺激有反应1分,对刺激无反应0分;可按医师吩咐咳嗽2分,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1分,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0分;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2分,肢体无意识活动1分,肢体无活动0分。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检查室或恢复室。不良反应为包括患者苏醒后30min内出现头晕、频发咳嗽、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苏醒时间、不良记忆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苏醒时间(min)

steward苏醒评分(分)

不良记忆发生率(n,%)

不良反应发生率(n,%)

研究组

45

2.84±0.53

4.69±0.83

2(4.44)

3(6.67)

对照组

45

5.15±1.06

3.86±0.64

9(20.00)

11(24.44)

3 讨论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难点在于麻醉和检查者共用一个呼吸道,因缺氧而引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随着新型麻醉药物的不断更新和麻醉医师技术的提高,以及患者对“安全、无痛、舒适”诊治需求的不断

增加,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何种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术中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的问题,仍是无痛纤维支气管镜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目前,各种无痛检查操作时应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其优点麻醉操作方便,费用低。但其缺点是麻醉风险大,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尤为突出[2]。全身麻醉插入喉罩下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其优点安全性高,缺点是麻醉操作不便,病人苏醒慢,费用高,检查后病人咳嗽剧烈,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改良组中用咪达唑仑镇静,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其呼吸抑制的程度,咪达唑仑可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及肌肉松弛作用,还可产生短暂的顺行性遗忘,患者在检查后对不愉快的检查过程无记忆,比丙泊酚引起的呼吸抑制,扩张血管而血压下降的程度要轻[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苏醒时间、不良记忆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研究组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真正使患者达到了“无痛、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宏伟,杨永斌,周艳杰,等.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1):63-66.

[2]高康阳,蔡小东.两种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4):20-22.

[3]张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中不同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