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小学 教师教学胜任力培养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全科小学 教师教学胜任力培养策略探析

李春玉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0

摘要:高职师范教育培养的是全科乡村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从专业思想、教育理念、高水平素质、院校合作、创新能力培养等五个方面入手,思考全科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素养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全科 小学教师 教学胜任力 策略

高职师范教育培养的是全科乡村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胜任力的路径和方法,可以从专业思想、教育理念、高水平素质、院校合作、创新能力培养等五个方面入手。

巩固专业思想

一名优秀的全科乡村小学教师,基本素养应该是“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爱心和真情守望蓝天,知识和道德放飞梦想。乡村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主力军,担负着培养教育农村下一代的重担,如今城乡差别,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够,如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优秀青年教师,首先要有服务乡村的情怀,坚守乡村的信念。院校要从入校就引导师范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清楚的认识,并作出清晰的规划。培养过程中,基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特点,通过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等,以乡土情怀滋润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倡导师范生进乡入村,用知识和爱心服务农村子弟,坚持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精神,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增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通过“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和教师文化的熏陶,培养献身家乡基础教育的情怀。规划富有教育情怀,不忘初心,潜移默化,耳渲目染,师范生自然树立起献身乡村教育的决心信心。

、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翻转课堂、慕课的运用,课堂教学中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精湛的理论阐述,要求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尽快更新。未来的全科小学教师要跟上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特别是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学生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学校的教育功能应该定位在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创造学生产生自信心的环境,引导学生正面牵移,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可能。

新的基础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重在从观念上更新广大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解,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努力改革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在技能教学中推广“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适合教师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动机,使学生真正学好一技之长,教学更贴近真实的环境,培养基层小学教育需要的人才,增强学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

培养“三高”素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作为全科小学教师,应该将有关文件、法规制度、课程设计理念一一学习、讨论、内化、实施,要理解基础教育的概念、外延以及核心内涵。“学高可为师,身正以为范”,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所以站在专业角度,延伸着往前看过去最本质的特色在于全科小学教师要有“三高”:一是教师教育能力要“高”,高在要有课程与大教学论、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有整洁规范的书写、有对普通话的静态动态使用能力、有对学生的心理理解能力,有对课堂的整体把控能力、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善于捕捉来自岗位上的新情况新现象、善于接受来自行业中的新信息新观念等等;二是文本解读起点要“高”,高在教师要把教学做成一种艺术,对所任教课程从技术层面进行“钻油井式”开发,教师对课程设计、教材分析、教法选择、目标实现、教学手段、课堂节奏、任务单设计、教学资源运用、学识积累、能力培养方案等需要高度融合,了然于心,信手拈来,并将课程教学工作经历转化为职业洞察力,把脉小学生的需求。三是在意识层面,要有一份为人之师的高度责任感,需要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对蜡炬、春蚕的理解要更为深刻,安于寂寞,做出乡村教师的个性,并将已形成的经验诉与笔端,形成文字,组成观点,进而塑造为一种理念,这样自然也就达到了创新科研水平“高”。

院校与小学共建

高职院校重在职业教育培养,重点培养的是专业性特别是操作性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实用性。作为一名合格全科型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利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指导教学实践,探究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把产学研结合起来,将实践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院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基层小学教育注重课改,“捆绑式”小组学习,老师精讲,学生多练,语文阅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迁移学习、小学生课前大量的自主导学,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所提倡的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求不谋而合。院校教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引领师范生和小学师生一起参加高效课堂、课改经验交流活动,深入乡村小学实践,协助文艺节目排练,指导美术手工制作,环境创设等,师生同时“融园入校”体验。

同时院校教师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要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项目,产学研结合,“学做体验”一体化。如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大学英语等课程体系设计紧密结合小学,理论教学有配套的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将小学1—6年级的课本在大一时就引入课堂,说课、微课、讲故事、教学设计、PPT课件制作、站上讲台的自信镇定,让学生有实质性的体验,对小学教育教学有意识层面上的认识。同时形成学科体系:人文学科体系,技能型学科体系,音体美学科体系,思维逻辑训练学科体系等。通过“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实际应用”的链式培养模式进行,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创新是教学胜任力的灵魂。

一是院校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学科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要大力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育人观念,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目标,培养合格的职教人才;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的教师人才;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

为此,要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体现学科专业建设与现代职业岗位群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原则,实习产、学、研一体化,从学科专业建设入手,精心打造学校的创新教育体系。切实融入“互联网+”环境,以课程教学为依托,辐射到“互联网+”创新创业创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时空创新创意氛围:手工、书法、陶艺项目都可以,课堂教学与课外社团活动相结合,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事业开创能力,运用已掌握的职业技能投身教育建设的大潮,甚至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技能、独立的见地在某一教育教学和管理领域一显身手。

、小结

本文通过思考全科小学教师胜任力培养的路径方法,认为:师范生应从教育理念、院校合作、激发创新等方面不断提升能力,为振兴乡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献计献力。

参考文献

[1] 沈洋.在互助合作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J]. 基础教育论坛,2017.

[2]童其林.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与提升途径[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6.

作者简介:李春玉,女,1975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南康,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大学语文专任教师,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