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9
/ 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浅谈

胡卓娟

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多样,侧重不同,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以读促学,走进诗歌;揣摩词语,理解内容;欣赏意象,把握意境;品析手法,探究内涵;知人论世,感悟情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踏进古诗词鉴赏的大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仅从《诗经》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论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论诗作,名篇纷呈,争奇斗丽。这些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文化的DNA。

但是目前,初中语文课本的相关教学参考中,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仍停留在背诵、默写、做题的状态,鲜有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指导,加之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按部就班,就导致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喜欢、不重视、不投入。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领他们走进古诗词鉴赏的大门,正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点做起,收效颇丰,在此与大方之家共商,期待斧正。

以读促学,走进诗歌。

古诗词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教师范读,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明确节奏、以声传情;其次,采用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助共进。吟诵诗歌,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意识地在诵读过程中感知大意、理解形象、体验情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意境美 。

“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吟诵必须依据汉字的声、韵、调做具体处理。教学中,可采用重音、拖音、轻声和抑扬顿挫等方法,使声音传达出教师对诗意的理解,引导学生进入诗中情境,促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这些朗读的技巧还可以结合配乐、语调、音量、表情、手势、身形等,使学生通过吟诵走近诗歌、理解内容、体悟情感,进而达到对古诗词的全方位品析。

二、揣摩词语 ,理解内容。

古诗词大多篇幅短小,形象丰富,内涵深远,意蕴悠长。常借助精炼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还要符合押韵的要求,因此古诗词的语言特征之一,是词性的改变,而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正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老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开篇点出“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又被两个“笼”字溶合在一起,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氛围,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抒发了诗人振聋发聩的警示。又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绿”,原意是形容词“翠绿”,在句中构成了使动用法,“绿”意为“使……变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色兼备地写出春到江南万物萌绿的情景。

教学中,我们将古诗词常见的语言现象进行筛选、归类、整理,同时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中常见语言现象的理解把握。通过对古诗词语言地揣摩,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疑点,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欣赏意象,把握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进入诗人眼帘,经过诗人的描摹便带上了主观色彩,继而成为意象,因此,意象是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所谓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在古诗词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明月——思念。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成为了“思念”的代名词,表达人们对故乡、对人不变的情愫,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寄情传意的典型意象,成为中华民族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又如:柳(留)——不舍。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常用来寄托依依不舍之情。这可以追溯到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既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感怀,寄托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留恋情思,更展现出征人归途中的追忆唱叹。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并积累古诗词中具有特定寓意的意象,理解其内涵,并根据意象,丰富想象,拓展意境。其次,可结合诗人的生平阅历及时代背景获得对诗中意象的深刻理解。

四、品析手法,探究内涵。

古诗词常用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感染力。教学时,可结合课本中所涉及的名家名作进行举例分析。如: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二乔”的命运借代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又如: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通过具体的例句分析,学生会形成粗浅的概念,如能再配合适应性练习,由浅入深,循之以道、佐之以法,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体察诗歌所蕴含的深意,更好地理解诗人所寄予的情感。

五、知人论世,感悟情愫。

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初期不妨囫囵吞枣的诵读,但真正领悟体会其中三昧,却须“知人论世”,方能探幽发微,真正领略诗词真谛。诗歌不仅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制约,还要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者在其诗歌中会呈现不同的情怀,因此,教学中,我们会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时,注意作者的年龄、生平、性格、家庭、朋友、仕途等相关资料,力求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作者。这些“人”与“世”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感诗人之所感,思诗人之所思,让学生理解“言为心声”的同时,又让学生理解“知人论世”对诗歌欣赏的重要性。通过知其人,论其诗,才能实现与诗人倾心交流,才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的情感倾诉,才能对作品做出客观的评价。

总之,行之有效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系列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领悟美的过程中,积累优秀诗词,汲取诗词精髓,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让我们一起赏析古典诗词,感悟汉语魅力,热爱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古诗鉴赏》 商务出版社 198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