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三无”,为阅读教学“保质保鲜” —— 以《赵州桥》为例谈实用性文体的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9
/ 3

告别“三无”,为阅读教学“保质保鲜” —— 以《赵州桥》为例谈实用性文体的教学设计

孔丽红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环山小学 浙江省台州 318000

【摘要】由于教师缺乏文体意识、教材意识和学生意识,语文教学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尴尬窘境。本文以《赵州桥》为例,提倡明辨文体、统观教材、关注学情,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和合宜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为阅读教学“保质保鲜”。

【关键词】阅读教学 实用文章 《赵州桥》

再次执教《赵州桥》,作为已经教过几轮的“老教师”来讲,已是“轻车熟路”。找到原有的“精心”设计的教案、课件后,反复斟酌,却不禁大汗淋漓。

5ed0881e22ed4_html_f3ea4a80bc6ac800.gif

《赵州桥》第3自然段教学设计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图案的“美观”?抓住重点词语“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3.作者用什么句式来连接的?体会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4.想象画面:赵州桥上还会有哪些不同的龙?

5.朗读指导:你能把龙读活吗?指导声情并茂地朗读。

6.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对于这样一篇从人教版新课标版本中保留至统编版教材的课文来说,其价值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品析——想象——朗读——写话”,这样的设计看似行云流水,却存在种种问题。如此教法,只能是讲过了,读过了,却“雁过不留痕”罢了,语文教学将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尴尬窘境。

一、直面困惑:阅读设计中的“三无产品”

(一)无文体意识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一书中明确指出:“品味语言”和“有感情朗读”主要应用于文学鉴赏。显然,本文被我当成了文学性作品来教了。《赵州桥》到底是什么文体?

王荣生教授在本书中指出“实用”文章的文体特征:实用文章结构是“言-意”式的两层结构。这种简单的结构方式,给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解读都带来一种直接性,一般无须追求“言外之意”。

以此对照,《赵州桥》一文条理清楚,从“历史悠久”“坚固”“美观”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第2、3自然段结构清楚,表述准确,第2自然段语言简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清楚准确地介绍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而第三自然段语言上多了一分生动,难怪被我们当成了散文来教。这段话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三种龙的不同形态介绍得很清楚,让读者有了直观的认识,准确运用动词描述却没有过多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毋庸置疑,本文是一篇实用文章,是小学阶段出现的第一篇说明文。虽然老师不一定要告诉三年级学生这些文学常识,但是作为教者应该有文体意识,应该遵循文体特点来教学,让我们的教学富有实效。

(二)无教材意识

尽管统编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大换血”,但是本文依然被保留了下来。本文的价值何在?

翻开教材篇章页,可以发现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紧扣“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讲清楚”这一语文要素来安排的。交流平台以《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为例,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认识。

三年级是段教学的起步阶段,总分段式是最基础的构段方式之一。教材在《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荷花》等已经多次安排了总分段落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并发现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方法。

本课的课后习题明确要求: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通过教学,我们要求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本段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式;2.本段按照龙的姿态分类介绍。3.本段准确抓住动作词来写清楚。其中抓住动作词来描写是为了让说明更清楚,让读者有直接的认识,不必去猜想。

而原教学设计中教的是“课文”,不是“语文”,没有单元整体意识,显然,是“过期”的设计。

(三)无学生意识

语文老师对于修辞往往特别敏感,一定不会错过这样好的语言训练点。然而,排比句式的训练真的是本课第一次出现的吗?不是的,且不说在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训练了多次,如写写我们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天上变化多端的白云等等,在本册第一单元《荷花》中有这样的训练要求:第二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用总分结构的段式,用排比句式写一写植物的不同形态。

那本课的训练点在哪里呢?在语文园地三的“词句段运用”有这样的训练要求:读一读,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写。这道题将《赵州桥》第3自然段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做了比较,让孩子发现这个两个句子的共同点:1.先总起后分述,主要围绕一个意思来介绍;2.用冒号隔开;3.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来介绍不同特点。由此可见,本文在写话上的训练点是:观察画面,仿写总分结构的句子。而原教学设计中的写话训练看似达成了读写结合的目标,实则要求不明确,多数孩子无话可说或重复老话题,这样的训练价值不大。

想到这里,不禁为之前的“三无”设计而汗颜,感慨自己浪费了多好的教学资料啊!我们该如何告别“三无”产品,让学生保持阅读的“新鲜感”,让阅读教学“保质”呢?

二、推陈出新:为阅读教学“保质保鲜”

王荣生教授说:总体来说,实用文章阅读与文学阅读是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与阅读指向。……而实用文章阅读则着眼于获取文章的信息,阅读方式是理解型,就像我们读报纸、读信、读百科知识、读学术著作那样。我们该怎样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和合宜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呢?

(一)明辨文体,图文对照

三年级孩子初次接触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阅读还是比较陌生,对本课的内容本身并不会很有兴趣,学习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课教学上的最大难点在于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独具匠心,感受古代匠人的智慧。图文对照法直观形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降低学习的难度,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1.画图解疑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读文字,当当桥梁设计师,画出赵州桥简单设计图,将数字标在设计图的相应位置上,说说这一串数字有什么好处?从而发现作者是通过一系列准确的数据来说明赵州桥的雄伟特点,这样的写法叫做列数字,它可以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很清楚。

在理解“为什么说赵州桥在我国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时,老师可以选择学生画的错误设计图,让孩子们结合课文展开讨论找找依据。接着出示正确的设计图来对比,让孩子借助图,抓住数字和“只有”“左右两边”“各有”等关键词说一说这一“创举”,说清楚大小桥洞的位置和各自的作用。通过看图、画图、读文,在文与图之间走了两个来回,图文结合,既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同时也为解说赵州桥做好准备,其教学效果远远甚于讲读法。

2.借图释义

课文中有几个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巧借插图来理解。如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石拱桥”这一名称时,可以出示各种形状的桥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哪座是石拱桥。教学“横跨”一词时,可以出示插图,老师指着图片,说:“赵州桥就像一个巨人一样从河的这边横着跨越到了河的对岸,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3.看图演绎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三种不同形态的龙有直观的认识,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1)看图连一连。把三种龙的句子打乱,与右边的图一一对应。

(2)看图演一演。理解“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的两条飞龙时,让同桌演一演。在表演中,有的孩子双手相互扣在一起的,有的孩子是相互对视的。老师及时捕捉学情,让孩子自己来评价:他们演得对吗?错在哪里?引导孩子借助图片来说一说。孩子们在看图演绎中兴趣盎然。

(二)统观教材,加强比较

孙绍振教授在《如是解读作品》一书中大力提倡老师在文本细读时采用“比较还原法”。阅读教学中,比较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选取比较点,求同存异,有助于认识事物的特点,发现文本的秘妙。

在教学第三自然时,为了让孩子明白作者围绕是怎样把“美观”写清楚的,我进行了多次比较。

1.一次比较:明确结构

为了让学生理解过渡句的承上启下作用,我问:老师把坚固和美观调换一下,行吗?让孩子说说不同意的理由。小结:“看,这句话多有意思,就像是桥梁一样把上下文连接起来了,坚固总结了上文,美观又引出了下文,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也是整段话的总起句。”在比较中,学生理解了过渡句的作用。

2.二次比较:习得写法

出示句子:有的刻着两条龙;有的刻着两条飞龙;还有的刻着双龙。

与原文进行比较中发现,原文用上了动作词,把不同的龙的形态写得很清楚,让读者脑海中有画面感。继续提问:冒号前面的内容与后面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明白后面部分内容都是为了具体解释说明栏板图案精美在哪里。追问:据资料记载,赵州桥上有58条龙,形成一个气势恢宏的群龙阵图(图片欣赏),然而课文只用了50个字就把龙介绍清楚了,到底有什么秘诀呢?从“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中引导学生了解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来分类介绍的?

3.三次比较:学法迁移

在教学的时候,围绕本单元专题,我选择了《卢沟桥的狮子》的片段作为补充阅读。

5ed0881e22ed4_html_77a138190d9257fa.gif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卢沟桥的狮子》节选,有改动)

自由读这段话,找一找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作者是怎样把卢沟桥上的狮子的“有意思”写清楚的?与赵州桥第3自然段比较,发现了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比较中孩子们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相同:都是总分结构段式;(2)句式相同:都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来写;(3)说明方法相同:都按照姿态分类介绍。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段落结构图,为学生解说赵州桥和写话埋下伏笔。

(三)关注学情,注重表达

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指出:“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阅读,是为表达服务的。然而三年级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从句子过渡到段,需要搭建一个脚手架。

1.口头表达

王荣生教授指出:“实用文章对社会产生直接效应,其目的是现实的,往往有明确的应用目的。实用文章有比较明确的接受主体,往往有特定的阅读人群。”本文的接受主体是游客,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国家做旅游宣传。因此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二题中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赵州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重组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5ed0881e22ed4_html_a684ec51d6281268.gif

5ed0881e22ed4_html_419f3a0428203ea9.gif

这个任务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降低难度,分段指导,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解说。如第2自然段可以借助设计图和关键词来指导,第3自然段可以借助段落结构图和动作词来指导。在小导游上台解说的时候,我们要关注孩子是否说清楚了。

5ed0881e22ed4_html_c0cbeed8559fcedb.gif5ed0881e22ed4_html_7bbef1414bae77f0.gif

5ed0881e22ed4_html_369bb947e55917a4.gif

相互缠绕

美观——精美的图案 相互抵着 回首遥望 所有的龙……

飞龙

5ed0881e22ed4_html_8f3e0b0cd6e0eb95.gif

5ed0881e22ed4_html_57e83e3dc1c2d7da.gif

5ed0881e22ed4_html_4275799a93857003.gif

2.书面表达

学习完课文,老师结合图片当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家乡的文房桥,随机提问:看,一只翠鸟掠过湖面,老鹰从高空俯冲下来,它要做什么?小兔回过头,梅花鹿伸长脖子,可能发生了什么?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引导孩子去仔细观察动作,为习作做准备。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小练笔:

5ed0881e22ed4_html_b1a92610df5edc41.gif

小练笔:请你选择3幅以上图案,仔细观察,写一写。(提醒:开头空两格,书写工整。)

☆☆用上动作词写清楚

文房桥的栏板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腾飞、嬉戏、俯冲、鸳鸯戏水……)

☆☆☆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文房桥上的图案。

星级练习关注了学情,提供了句式和动作词,为写话有困难的孩子降低了难度,三星级又让有能力的孩子有了自主发挥的空间。这样的设计不是空洞的,让孩子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既落实了段的教学要求,又为园地的写话搭了一个台阶。

综上所述,只有明辨文体、统观教材、关注学情,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和合宜的教学方法来教学,阅读教学才会长期“保质保鲜”。

【参考文献】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

5ed0881e22ed4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