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住院失能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8
/ 2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住院失能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王丹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江苏苏州 215021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住院失能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院失能老年患者,比较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干预后,65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54%, 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0.77%(P<0.05),且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 在住院失能老年患者中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可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住院失能老年患者;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满意度

失能老人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数量近几年来持续上升。非计划性拔管是住院患者中常见不良护理事件,具体是指不在医护人员计划范围内、未经其同意的导管拔出或脱落现象[1]。当住院失能老人发生该不良现象时可导致严重生理痛苦、感染几率加大等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住院失能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失能老年患者,男34例,女31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4.02±15.87)岁。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60分;为治疗疾病,由医师开具医嘱并留置不同导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患者独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存在精神病家族史者;智力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完成实验者。

1.2方法

(1)理论知识培训。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降低失能老年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培训,熟练掌握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方法、操作流程、实施意义等。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结对帮教,安排领域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或分批演示安全防护技能,包括正确使用约束带、协助患者翻身等规范操作,确保各护理人员掌握操作技能。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原有病区人员基础上补充2名护理人员,以此减轻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压力。转变值班制为承包患者后的24小时进驻病房制,将陪护工作站由原来的中班2名护理人员巡视8小时、夜班2名护理人员巡视8小时改为护理人员进驻每间病房内进行24小时看护制,调整工作模式。

(3)强调巡房制度的落实。加强夜间病房巡视,关注细节内容,仔细检查是否有效约束、是否维持舒适体位、是否固定合理、管道是否通畅等。

(4)安全防范管理。观察导管固定、使用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在管路上标记醒目标识、

名称、操作日期、操作者签名。依据以往工作经验、科学报道、患者实际体验制定留置导管的护理标准。定时检查患者约束部位皮肤状态。对于躁动者,需谨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在协助患者翻身、运动等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拉、拖、拽等粗暴动作。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致病原因、治疗措施、置管治疗意义等健康知识,端正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正确认知,意识到置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保持平稳心态配合治疗。加强日常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汇报置管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未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2017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统计两阶段内非计划性拔管率。(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其自主填写,之后收回评估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态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均值加减标准差(x±s),采用t检验,频数(n,%),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

65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干预前为7例(10.77%),干预后为1例(1.5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x2=4.795,p=0.029)。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干预前,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26例(40.00%)、满意29例(44.62%)、不满意10例(15.38%),护理满意度为84.62%(55/65),干预后,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38例(58.46%)、满意25例(38.46%)、不满意2例(3.08%),护理满意度为96.92%(63/6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x2=5.876,p=0.015)。

3讨论

据统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0.3-14.0%,虽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可促使病情加重,加大患者承受痛苦,反复治疗加重患者家庭以及社会负担[2]。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为约束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患者自行拔除、活动幅度过大以及固定不到位等,以上原因均可导致住院失能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过高。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强调过程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其发生原因,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进而不断完善与改进患者安全护理流程,有助于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科学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65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54%,与干预前的10.77%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能够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中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主要包括约束规范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等,建立整套规范技能操作流程,定期组织临床经验不足的年轻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专项培训,保证其熟知安全管理常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等,快速掌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具体应对措施,落实规范操作手法,锻炼其护理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住院失能患者舒适度,以此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护理人员人力不足或不合理的工作模式也是导致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各个病区新增2名护理人员,安排其实行24小时进驻病房值班制,提高夜间巡视频率,加大护理时数,避免夜间意外的发生

[3]。期间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有效沟通,实施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约束的理解以及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信任度,依从性提高。注意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个性化约束带,固定导管于合适部位,指导患者保持合理体位,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舒适度。

综上所述,在住院失能老年患者中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琼, 曹义兰, 胥丽利.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降低普外科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15(31):45-47.

[2]王莉, 马凤华, 李晓红,等. 5项护理敏感指标在持续改进脊柱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10(7):177-178.

[3]宦红美, 金小芹, 张艳.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7):5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