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编教材优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发挥统编教材优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张玲

重庆市 重庆市合川区嘉滨路小学 401520

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语文统编教材的优势,阐述了如何“用教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优势;提升;语文素养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从2017年开始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并逐步取代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去年秋期,当拿到这本崭新的课本时,心中不禁产生好多疑问:统编教材有哪些特点和优势?统编教材该如何教?利用统编教材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翻阅查找相关资料,向专家请教等方式,对统编教材的认识也渐渐清晰。那么,统编教材到底好在哪里呢?下面主要以五年级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选文主题融入德育元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十分注重德育元素的有效融合,即贯穿了“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一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如:适度增加了古诗文比例,还有《纸的发明》《中国石拱桥》《搭石》等许多反映传统美德的课文;二是注重革命传统教育,选文既有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经历的作品,如《军神》《难忘的泼水节》等,也有赞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篇目,如《青山处处出埋忠骨》《清贫》等;三是渗透国家主权意识教育,《黄河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小岛》讲述了边防战士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故事。选文既兼顾经典性、可读性,也考虑到文体的多样性、典范性,以及篇幅、深浅的适合;既考虑如何服务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又尽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

二、单元教学训练重点集中

单元选文安排除了主题上的相似,还在体裁、教学目标上更为集中明确,这不仅使得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集中,还能加强重点目标的落实。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更有利于教师整合古代小说这类文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更好地传承,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双管齐下

教材每个单元的课文编排遵循两条线索,即“人文主题线索”和“语文能力线索”。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舔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喝温暖”为人文主题,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能力目标。

四、作文教学指向明确,循序渐进

统编教材作文教学编排是最值得肯定的板块。原来的作文课,单元目标指向性模糊不明晰,课文学习与作文教学毫不相干,令老师“无章可循”。统编教材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一单元一目标且“步步为营”,前面的阅读训练为后面的作文能力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有精读课文《太阳》《松鼠》,为学生呈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说明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再交流提炼方法,接着“初试身手”进行片段练习;然后编排有可作为“作前指导”或“作后指导”范文使用的两篇习作例文《鲸鱼》《风向袋的制作》;最后完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这样不同的环节发挥其不同的作用,具体可操作,学生在训练中方向清楚,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升。

当然,统编教材的优势远远不止以上几点。尽管如此,合理使用教材,适度开发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才能让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载体和资源作用,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什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正如《新课标》里所提到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当下,如何“用教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首先,重视立德树人,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十分关注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而这些对于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慈母情深》一文中伟大的母爱感人至深,但因为年代相隔较远,很多细节描写学生无法理解。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搜集“收音机、缝纫机、棉胶鞋帮、毛票”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一元钱在六十年代可以买到什么”;课堂上,借助全班品读“初到厂房”总结学法,再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借助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从中感受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学会了解母亲、感恩母亲。

其次,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逐渐形成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以往的语文课主要采用讲读课文的方法,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作文能力、说话能力是在实践当中形成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多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牛郎织女》时,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故事分成几个小故事,并讨论可以删去哪些故事情节,再画出主要情节的插图,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完成“连环画”;再请学生借助“连环画”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大部分学生都能流利地、绘声绘色地讲出这个故事。如此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在画插图、写介绍、讲故事的过程中,缩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最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丰富学生文化积累。吕叔湘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的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先生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不但读,多读多背,多读多写,这才是最好的办法”。课堂上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几篇课文告诉了学生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读书与作文的联系,“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讲述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要求学生能推荐一本书。在这样的单元任务下,我提前2周给学生推荐了《窗边的小豆豆》《鲁滨逊漂流记》《青铜葵花》《小王子》等书籍,让学生按照已会的阅读方法阅读感悟人物,梳理值得推荐的理由。课堂上,学生交流时畅所欲言,头头是道,课外阅读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值得欣喜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已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当中,如“快乐读书吧”栏目,出示了一些经典民间故事的文段,作为教师必须加以引导,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指导学生读好整本的书,通过家校合作,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将阅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童心恋语文情:关于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讨

[2] 王崧舟: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上)

[3] 小学语文名师:陈先云:用好统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