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变革

刘敏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式,学生应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才能,掌握思想方法。

【关键词】教学;思想;方式;主体;自主

  核心素养的培养蕴含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表现,它是高于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具体来说就是,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一、转变教学思想,注重教学过程

(一)转变教学思想

1、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改革服务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即开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层次性教育和主体性教育,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就必须:

(1)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储存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素质,发展能力,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操、品格和人格。

(2)由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教育中存在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现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育只面向少数有可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而放弃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者的责任是使每一个学生既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又使其品格和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2、注重教学过程

(1)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取代传统教学中那些落后的观念,让学生个体各种潜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发展;只有当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分析学生现状、注意教学衔接

(一)知识、心理和学习方法的准备。

初中教学的教学内容较具体,模仿性的练习较多,比较强调基本技能训练。高中教学的内容抽象性较强,比较强调对基本要领的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式的运用,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的要求较高。学生对于高中教学的学习方法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过渡衔接,不仅要考虑知识方面,而且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调整心态,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学生在校学习数学的经历,在数学学习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方式,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日后用数学的态度和方式。初中毕业生虽然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但有相当多的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没过多少时间就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这与他们在初中时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时的十足信心、旺盛的求知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刚入学时他们都有把高中数学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在学有些章节时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学生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甚至动摇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高一时的数学学习经历很有可能影响着整个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如何使学生保持入学时的高昂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让他们在一开始的数学学习中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经历,这是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要建立现代的数学教学观,使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有更多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对自己有用的数学,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抱怨学生一年不如一年而无所作为,而应该探索更加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的一招一式都踏踏实实地掌握,而不是仅仅作为教师个人表演的看客,应该为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而服务。

三、强化数学概念,打好坚实基础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对数学基本概念的处理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解决好三个问题,即“是什么?”“有什么用?”和“怎么用?”。

(一)教学中要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对于某些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介绍的不够、不充分,将会导致在描述数学概念时,概念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造成学生接受、理解数学概念上的困难。这就是因为数学概念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产生的问题。例如,在处理向量的和的定义时,可先提出问题“河中水流自西向东每小时20公里,小船自南岸沿正北方向行驶,每小时40公里,问该小船的实际行驶方向及速度的大小。”进而举出如下例子:“如果一个质点由点A移向点  B,又由点B移向点C,那么从点A到点C的位移就是质点从A到B,再从B到C两次位移的和。”最后写出对向量的和的定义。这样处理数学概念,就是先给出问题,给出基本事实、实际背景,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让学生去经历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便于理解,没有产生不必要的怀疑。实际上,教学中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强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之中,既体现出知识上的要求,又体现出思想方法上的要求。

(二)教学中要重视用举例示范和说明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例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概念,虽然教材从常力做功的角度,根据实际问题引出数量积的概念,并且介绍了数量积的几何意义。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包括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对数量积的概念感到出现的太突然,不易接受。这就需要从多种角度、并且举例示范来说明这个概念。如一方面可以从物理(科学)实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大量事例来谈;另一方面可以从向量运算的特殊性(与实数的运算相比较)加以介绍。再如集合的表示法一直是高一新生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掌握的,甚至到了高二、高三还经常写错,主要原因是对集合表示法的概念没有深刻、全面的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作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师,须对教育充满热情,把握方向,选择道路,把变革和创新、继承和发展、原则性和灵活性等恰当结合起来。因为任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教师的积极参与,有赖于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