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构建的分级反应策略在儿科普通病房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构建的分级反应策略在儿科普通病房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凤玲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省 亳州市 23680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分级反应策略在儿科普通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10月我院收治的325例入住儿科普通病房患儿,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观察组(163例)和对照组(1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护方案即依照医嘱执行监护;观察组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所构建的PEWS分级反应策略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PICU转入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总费用、患儿家属及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转入PICU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WS评分构建的分级反应策略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减轻患儿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儿家属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促进科室人力资源配置弹性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分级反应;儿科普通病房;应用

引言

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有文献报道,住院患儿心肺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7%~3.0%,易漏诊或误诊。因此,早期将危重症或病情可能发生变化的患儿识别出来,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目前,多数医护人员对患儿病情危急程度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经验及直觉,导致无法正确识别、及时处理危重症及潜在危重症患者,容易产生医疗隐患和医疗纠纷。国外由Duncan等提出儿童早期预警系统,其主要从行为意识、心血管和呼吸3方面来快速评估患儿的病情,及时准确地识别潜在的危重症患儿。我院将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应用于儿科普通病房,对可能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的患儿进行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10月收治在我院儿科普通病房的3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将2019年5-10月收治的患儿设为对照组;8-10月收治的患儿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28d<年龄<14岁。(2)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转院者。(2)资料不全者。(3)因慢性病、先天性疾病等反复住院者。(4)激素治疗的患儿。观察组共163例,其中,男111例,女52例,年龄(4.76±4.52)岁;对照组162例,其中,男100例,女62例,年龄(4.79±4.25)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种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按照医嘱根据不同的护理级别进行巡视患儿、实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予以对应护理,监测中如出现病情改变,及时报告医生;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标准评估患儿的病情;全部护理人员均经培训,可科学准确掌握评分方法,患儿术后回病房,急诊患儿入病房、由其他科室转入病房时,起点为早期预警评分,记录患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意识等相关诗句,按照早期预警评估标准评估预警分值,约评估10min;分数如达到预设标准,即为临界水平,立即进行相应级别的早期干预预警方案;早期干预预警方案实施方式:0~1分:N1级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级别巡视,照护患儿,无须特殊处理;2分:N1级护理人员巡视患儿1次/2h,通知责任组长进行适宜的护理指导;3~4分:调配N2级护理人员护理该患儿,巡视患儿1次/h,向责任组长、值班医生报告,全部人员15min内检查患儿情况,必要时进行初步医疗处理,如对症用药、增加吸氧浓度等;5~9分:立即向责任组长、值班医生报告,全部相关人员在5min之内检查患儿情况,准备好抢救物品、药品,进行积极医疗处理;必要时可增派护理人员、护士长参与抢救,通知上级医师,结束抢救后调配N2级以上护理人员护理该患儿,每30min巡视1次患儿;复评结果无缓解则由医疗小组会诊转ICU深入治疗或修订治疗方案。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儿PICU转入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医生满意度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其中PICU转入率指患儿在普通病房住院期间因病情变化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发生率。医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本研究组经过2轮专家函询设计,用于调查医生在实施PEWS分级反应策略前后对护士工作的满意情况,具体包含3个维度,即护士对患儿病情观察及判断是否及时准确、病情处理以及医护配合满意程度,应用Likert 5分量表法,将每个条目设为1~5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总分15分。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05,KMO值为0.660,CVI值为0.967,均在测量学可接受的范围。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为本研究组自行设计,用以分别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具体包含3个维度,即护士巡视患儿是否及时、是否主动提供专业服务以及对医护间合作满意程度,每个条目设为1~5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总分为15分。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43,KOM值为0.676,CVI值为0.933,均在测量学可接受的范围。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PICU转入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及病死率比较。见表1。 

5eec74d3d037e_html_a68cc59a194c1755.png

表1 两组患者PICU转入率、平均住院日

2.2医生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 

医生对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13.55±1.10),对照组评分(12.20±1.88)分,两组比较,t=-2.772,P=0.009;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为(12.75±2.24),对照组评分(12.07±2.06)分,t=2.850,P=0.005。

2.3PEWS分级反应策略的运用可促进人力资源优化

由观察组所采用的PEWS分级反应策略可知,患儿PEWS评分越高,护士所承担的工作越重。目前,研究科室已启动PEWS电子病历系统,以便护士长从后台调取数据了解科室患儿PEWS评分低分至高分分布情况,以此为依据,向分管患儿PEWS评分高且多的护士酌情减少分管床位,改变了以往固定护患配比模式。同时对PEWS≥3分患儿每班进行重点交接,以保障患儿安全,优化人力配置。

3讨论

MEWS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疾病评分系统,可灵活运用于院前急救、急诊、普通病房、ICU等各个医院部门,有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早期识别危重患者,并根据MEWS制订相应的医疗护理方案,预测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死率等。但MEWS的形成较晚,对其研究还缺乏非常有力的证据。随着MEWS被临床医务工作者逐渐重视,针对MEWS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诸多的问题可能会在实际运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MEWS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钱红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儿病情评估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95-96.

[2]曾文君.早期预警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6):101-104.

[3]党伟,李明,陈雪江,等.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中的预警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58-59.

[4]彭伶丽,李映兰,贺爱兰,等.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保障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9(12):125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