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建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第二课堂建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杨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9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在“双创”背景下,关注和研究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必然性,最后归纳提出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即改革旧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实现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更好的育才平台。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高校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强调要发挥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上的重要作用,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中。而高等院校不仅是培养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一步,还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亟需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而这场改革的重点便是将“双创”理念有效的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中,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拼搏奋进精神的“双创”人才。高校除了第一课堂,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社团、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他们未来在创业就业中所必须的综合能力,第二课堂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开拓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重要平台。

第二课堂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和开展形式,可以以不同于第一课堂的方式来解决传统教育育人中存在的问题,以不同于枯燥课堂的方式,用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同,确保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得到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主动性以及能力水平。

一、在“双创”背景下,关注和研究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第二课堂”这一概念率先由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提出[1]。近年来,各高校逐渐重视第二课堂的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育人作用,但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程度不一,其参与性也参差不齐两方面问题。我国高校课程建设长期依靠于第一课堂,导致各高校在建设第二课堂的道路上会受到第一课堂的惯习影响。当前形势下,全国各大高校开始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断摸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有部分高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并入到第一课堂的培养计划中,将第二课堂的成绩转化为规定学分,纳入到第一课堂成绩单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了解到第二课堂也是大学中的“必修课”之一。但是,这样的做法仅仅处于“制度”上的融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缺少系统规划和设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少真正有效的衔接[2]。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开展在形式和内容上仍然相对独立,这样给第二课堂的管理和指导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二、高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以第一课堂的教学理论体系为基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高校共青团的运行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上的重新设计[3]。“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符合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它不仅可以缓解高校人才建设上出现的困难,还能解决当今社会急剧需要高素质人才需求的矛盾。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建设、教育水平的提高,还符合当代大学生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利于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4]。所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失为一条当今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另外从学生发展和共青团建设两方面来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双创”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将第二课堂参与程度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会获得一定的激励作用,无论是成绩还是个人的发展,都会使大学生在身心与智育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当代大学生是脱离义务教育下严格管束后“脱缰的野马”,在大学拥有更多可以支配的时间,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方面的欠缺,长期沉迷于网络或其他娱乐活动之中,使性格孤僻,与社会脱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可以督促学生参与到诸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借此增强和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其次,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大学生”阶段,而是更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的供给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两者矛盾逐步增加。“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要求共青团为其建设而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去完善工作的内容,调整工作的体系,扩大工作的范围,通过多样的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三、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创新第二课堂运行模式,需要系统分析“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确立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调查研究,改革现有第二课堂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课程项目体系、完善记录评价体系、优化数据管理体系、保障工作运行体系,实现第二课堂科学、合理、规范运行,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实践育人平台作用。

同时可依托第二课堂这一载体,构建“一二三四”全程递进式课外活动实践新模式,即“一种平台、二元思路、三段推进、四项保障”[5]。“一种平台”指的是在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带领下,以各类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二元思路”是指专业老师和社会行业人才相结合指导,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路径;“三段推进”,即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主要学习期间的三个年级,全程递进式推进;“四项保障”指的是在“文化、空间、师资、机制”等四大方面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总结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靠第一课堂难以现,而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探讨双创背景下,第二课堂的开展存在的问题、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必要性”,总结出第二课堂构建的新路径,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实现第二课与第一课堂教学的衔接,与专业学习的紧密厂联系,凸显“理实相结合,内外共促进”的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整体观。

参考文献:

[1]瞿福存.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 2018(9): 4-5

[2]武秋月.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24):43-45

[3]曾嘉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19,(21):21-2

[4]吴泳成,李忠芳."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有效开展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8(2):78-81

[5]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人才培养高地[J]教育评论2017(6):2+171

作者简介:杨龙,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大庆市,163319,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

课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年校教学研究课题,题目为:第二课堂建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