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徐明辉堂的实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初中历史高效课徐明辉堂的实现途径

徐明辉

福建省漳州市漳州第一中学 363005

摘要: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老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学校的重视程度等因素,初中历史课堂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进行分层次提问问题,来实现课堂有效问答环节的目标;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场景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比较模式思维,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加深历史知识点理解度。通过以上教学途径的尝试和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的内涵作用,打造效果显著的初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实现途径

随着历史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与推进,初中历史老师要逐渐增强建立高效课堂的意识和教学观念。在新时代历史教学育人目标及要求之下,历史课程绝不是简单地复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更不是照本宣科、背诵课本,更多的是让课堂学习充满质量与效率的结合、兴趣与内涵的融合。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也应提高学生学知识的方法与技能,这样才能让学习效果更加凸显。由此,笔者尝试在教育工作者同仁的观点中,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式提出管窥之见,供历史教师考察与商榷之用。

1.初中历史课堂当前存在的问题

历史本是一门很有故事性、趣味性、情感性的学科,但由于学生所处的阶段、老师的授课风格等因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映出来一种低效的负面景象。首先在学科认知观念上,很多中学及其老师依旧将历史这门课程视为“副科中的副科”,打算将其“打入冷宫”,不予理睬及过多重视。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对历史学科过于轻视,只是把它作为应试的学科而已。其次,个别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照本宣科代替了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环节,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课堂略微带有死气沉沉的特点。当然,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致并不高,认为这就是一门背书的学科,考试合格即可,不能发现历史课当中的乐趣和价值。其中的特殊情况是,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陈旧的知识。这可能就涉及到了学生心理上或是性格上的特征等元素。总得来说,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历史课程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初中历史教学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学校呈现出被边缘化的迹象,有些学校大多是把时间用于数理化学习上。这些都是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反思、反省、反问自身的原因所在。

2.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目标的具体实践

2.1分层次提问问题,实现课堂有效问答环节

每个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带有各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师要因人而异地进行问答互动的环节。毕竟,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出于不同的兴趣点或是动机,老师要避免同等要求。也就是说,在提问问题的过程当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相应地提问。也就是说,让掌握知识稍微欠缺或进度比较缓慢的学生能够回答得出来问题,也使得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学生进行拔高及强化巩固。

例如:

老师在复习唐朝课程的时候,可以向基础较弱的学生提问:“唐朝繁华景象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则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列举事例。对于掌握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老师则可以提问:“具体解释一下会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学生根据具体事例或现象来分析深层次的根源,如生产力、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政策等方面。通过一易一难的提问回答环节,既能起到复习知识的效果,又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参与问答中都有所收获与提升。

2.2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历史场景课堂氛围

历史课程容易陷入枯燥无聊乏味的怪圈,这需要老师采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乐趣。我们也都看到,很多历史课堂的氛围比较低沉,这当然跟历史本身的阶段性特征有关。而且,历史讲述的也都是过去的事情,自然对于求新求异的青春期学生来说是比较相斥的。那么,要想活跃历史课堂氛围,就需要触动学生的感官、视觉、听觉等的体检与享受,让学生身在课堂,就如同在历史事件中畅游一般。由此,才能促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和热烈。

例如:

老师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当时英国、中国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纪录片或是还原式视频。让学生鉴赏当时两个国家的物品,如英国的座钟、望远镜,中国清朝的瓷器、绸缎,让学生了解工业大国和农业大国彼此的物产及其人文思想。然后由此及彼,讲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这样,学生就好像亲身经历了当时的故事场景,深刻地体会到经济贸易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以及思想文化对于统治者决策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关问题,提高听课注意力。

2.3引导学生建立比较思维,提高课堂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历史课程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老师要引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利用学过的历史规律来自主探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必然性、偶然性。帮助学生强化比较思维,提升动脑思考的熟练度,克服对书本的过度依赖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分析和探讨,进而让历史课堂变得更有意蕴和内涵。

例如:

老师在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都要参与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存在哪些联系?那么,同时期中国的历史和世界上的这两次世界大战又有哪些关系?通过这样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学生锻炼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了单一的线性分析思维模式,可以提高多元化角度分析思考的能力,从而能够更高水平地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历史新课标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那么,老师既要注重课堂的整体性情况,又要关注个性化学习进度,更要注意细节性教学方式方法的尝试与使用。在对课堂高效与否的评价机制上,老师也要杜绝简单化、极端化。实际上,老师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反应、表现,来判断课堂的掌握与管理品质。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进一步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指引和动态分析,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从教学细节着眼,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趣味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创造新路径。

[1]罗榕.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92-193.

[2]延念东.优化课堂细节,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