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蒋婉君

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与朗读,让同学对文章讲述的内容感同身受;通过抓住关键句,对文章的文学情感进行深刻解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思考的广度,从而具备更广阔的心境和积极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品质;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关键在于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了解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内涵,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已经成为现代各个学校各门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从情感入手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一、引入课堂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中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观点等极易受影响。小学的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具有引导性作用,教师要在平时课堂上引入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融入到学习环境。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感同身受。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感同身受的思考,如“小溪说昨天他曾经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这个孩子,你迷路的心情会是怎样?”,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难过、害怕、着急,而在雷锋叔叔出现时,孩子的心情一定是开心和感动的。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时,教师为了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融入童话的情景,可以尝试在这节课增加学生情景扮演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朗读,学生身临其境就能够更好的感受童话所带来的深刻道理。不同的学生扮演小木偶,小红狐和熊警官等,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语句和情感,还原故事的真实情景。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询问“小木偶”:“可怜的小木偶,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小木偶的愿望是得到真实表情”这一重点,紧扣文章所传达的意义。学生通过情景的融入,能够在同情小牧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快乐的真谛,培养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加强文学情感解读,树立正确三观

在语文的教学中,学生除了接受教师在课堂教授的知识之外,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对各种文学的学习,了解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现世意义,从而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小学生的价值观和各方面认知都在发展的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录入了具有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师加强对教材的解读和情感的挖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正确的思考人生。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感情的分析,对比“中华不振”和“中华崛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少年中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潜意识影响学生坚强刻苦的心理品质。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教师相机对学生的意识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带着体会仔细阅读文章中的关键话:“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是外国租借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呀!”,学生边读边体会伯父所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指导学生通过深刻解读真正的理解,少年周恩来再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心中的坚定与顽强。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情感体会,培养积极顽强的心理品质,深刻认识文章所表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去年的树》这一文章中,教师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对话,让学生深刻分析当中的情感,如小鸟返回时寻找大树时的三次对话,体会到小鸟对大树的深厚感情,从而引到学生自身,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友情和亲情,在感受爱的同时培养健康心理品质。

三、积极拓展课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烦恼和困难,而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烦恼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行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课外知识,通过这些拓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使学生在懂得更多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更加积极的心态。通过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一个阳光积极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时,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描写了雷锋的感人事迹。学生对雷锋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够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拓展,给学生布置收集相关资料的课前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预习成果:“雷锋叔叔是一位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他一生都在助人为乐,不求回报……”。学生发表完预习成果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雷锋的图像或雷锋的相关视频,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理解雷锋的生平经历,从而为学生在心中埋下一颗积极乐观助人为乐的种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抓住“泥泞”“蒙蒙细雨”等关键词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找寻文章中所描写了雷锋的足迹,引导同学感同身受那些受到帮助的人的心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结语: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关键作用。学生从小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在面对未来生活和学习中所出现的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以一种顽强乐观的姿态去面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情景教学,拓展学生知识等环节增添到课堂中,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与情感。学生通过在课堂上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根据教师引导的方向,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质英.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J]. 赢未来, 2017(20):0074-0074.

[2]林巧莺. 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2, 000(008):26-27.

[3]严霞.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品质教育初探[J]. 吉林教育, 2011, 000(006):P.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