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构建方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3
/ 2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构建方式探究

邓超群

广州市逸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511400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更加强调学生能够有条有理的思考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比较完整的地说明白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讲明解决问题的理由。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推理能力;数学思维

随着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增强自己说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是教师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不少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必要性,试图在建设数学课堂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说理能力。但实际的教学情况往往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回答问题时只用一两个字词描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或是直接说出公式,不能表明自己应用公式的理由;在表达时词不达意,说不出解决过程的关键词,也把握不住解题重点。这就说明学生的数学思维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教学实践整理为以下内容:

一、教师正确的语言示范,激起学生“想说”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开始说理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爱模仿的特点,为学生示范说理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说理语言、教师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具体问题。在训练学生说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首先引起学生对说理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在碰到数学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方式,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例题“1班和2班的同学在参与‘环保从我做起’的活动时,共收集了3千克垃圾。其中1班的同学将垃圾分装成4个袋子,每袋垃圾0.5千克。那么,2班同学一共收集了多少千克垃圾?”中,教师首先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后列出算式并说明具体的解题过程,让学生明确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先统计好1班同学收集的垃圾重量,然后再从总体中减去,才能够得出2班同学所收集的垃圾重量。在学生能够明确教师的说理过程后,教师可以将题目进行简单的变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说理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复述教师说理过程的欲望。

二、构建和谐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说

教师需要明确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利用良好的氛围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要想鼓励学生在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陈述自己的说理过程,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帮助学生纠正思维过程中的不良想法或错误观念,但也要给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具备十足的自信。学生的说理过程一定要完整规范,在学生敢于发言的基础上,学生的回答不能模棱两可。当学生说的不流利或是不完整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以补充,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说理过程。

例如,在解决例题“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对开出,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千米,而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两倍,多长时间后两车可以相遇?”时,有些学生在计算题目时将摩托车的速度忽略了,一方面是题目中没有已知的摩托车时速,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学生思维的不严谨。为了增强学生的说理能力,锻炼学生敢于说出推理能力的勇气,教师可以在课上故意犯错,让学生揪出自己思维逻辑中的漏洞,同时让学生以自己为警示,引导学生在说出推理过程时更加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另外,为了避免学生说理的单一性,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设定为课堂上的具体情境。教师要求最后排的学生站出来,然后面向教师,教师以自身的行走速度朝学生走来,学生以自身的行驶速度朝教师走来。两者相遇时,教师和学生肯定都行走了一定的距离,以此让学生发现相对行驶中相遇问题需要注意的重点。这样的实际演练,有助于学生产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也能够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出发,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三、指导学生说理的方法,有理有据地说理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过程,让学生明确在说理时应该怎样去说,根据什么去说。只有学生掌握了说理的方法,不管遇到什么数学问题,都能够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针对计算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理时往计算法则上靠。如加法计算的过程可以用加法的法则说出来,列竖式计算时也要注意自己思维的严谨性。第二,针对求图形的面积或周长等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公式说理。在列出自己的算式后可以利用公式来说明依据,并完成计算过程。第三,针对应用题,需要说明具体的解题过程,学生要列出相应的解题步骤,并说明意图,找准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最终计算出结果。第四,针对判断题和选择题。大多判断题和选择题需要学生熟记数学中的概念,明确概念或定理所需要具备的特征和条件,以此来批判或审视判断题目和选择题目,并作出有效的判断。针对不同的题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说理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引导,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稍差,在此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稍加引导,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让学生利用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强的说理方式阐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教师也要明确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课上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说理时间和说理机会,激起学生说理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对学生的说理过程进行一定的指导,以保证学生说理的有效性,切实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爱琼. 立足小学说理课堂促成数学深度学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5):92-94.

[2]钱学锋.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2):55-56.

[3]吉智深. 小学数学不可忽视推理的前奏——说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