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说服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7
/ 2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说服教育

夏 荣 莉

重庆 市 巫 山县西乡下田希望小学 重庆 市 404708

摘要:有效的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做到:一是要言这有“质”,忌“唠叨”。二是要言之有“理”,忌“迁移”。三是要言之有“情”,忌“揭丑”。四是要言之有“度”,忌“提审、威吓”。五是要言之有“时忌“无头无尾、虎头蛇尾”。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说服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我们所管理的对象是一群天真、幼稚的娃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较差,常常不能很好的分辩一种行为的对与错。因此,面对学生的犯错,是班主任的常事。我们不能采取武断的措施进行镇压,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赫尔巴特说:“满足于管理而不顾到教育,这是对心智的压迫,教育而不注重学生不守秩序的行为,即学生本身也不认为是教育。”学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的改正中成熟的。那么,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应该怎样去教育呢?当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用说服教育是一项有效的措施。现就根据我多年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谈一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说服教育。

一、言之有“质”、忌“唠叨”

即是在教育说服时要抓住问题的实质,一语道破、切忌长篇大论、泛泛而谈、东扯葫芦西扯瓜。因为“唠叨”被心理学家称之为重复刺激的絮叨,会引起对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对方越不愿听。你说了半天,而学生还不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这样的说服教育毫无意义。如有位班主任在教育说服班上的“小帮派”时, 开始找到他们的“头”谈话时,这位“头”还振振有词的说:“我们几个同学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玩,没什么错啊!”班主任马上一语道破:“你们关系很好这没错,而我们是一个大集体,你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这个大集体的的团结,因此,每个同学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和每个同学的关系好才行啊。这一下就道出了谈话的本质。

二、言之有“理”、忌“迁移”

即是在处理问题和教育学生的时候,千万不能摆出“我是老师,我说了算”的架子,而要就事论事、以理服人,把道理讲清了,学生自然就会明白自己行为的不对。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处理也就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反感的情绪。切忌把别的学生表现的一些问题,人为地“迁移”到谈话学生身上或把以前的问题有意地“嫁接”到当前出现的问题上来。这样,学生作出的反应不是充耳不闻就是消极对抗。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脑虽聪明,接受能力强,但任性骄横,目空一切。有什么“良方”来遏制他们的“骄气”?如有一名学生用班级的电脑打游戏,当老师在门外发现时,他急忙强行关掉机器。老师批评时他却抵赖,说自己没有玩游戏,只是在学习电脑操作,是老师冤枉了他。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并没有马上指出他在撒谎,而是当着他的面重启电脑,找到了隐含属性的游戏,并耐心地告诫他,沉迷于电脑游戏是玩物丧志,游戏人生,害莫大焉。老师循循善诱,终于使这个同学心悦诚服地认识了错误。

三、言之有“情”、忌“揭丑”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每个人总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的,也总希望得到别人的爱,说服学生时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非常重要的。颜之推在《颜世家训》中说过:“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因此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尊重他们,尤其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与他们诚心相待。切忌对有过错的学生,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加数落,甚至扯出过去所有问题,把此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教师应该在教育的时候,选择或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学生谈话,使学生有自在感,谈话过程中语言要有情,不能干巴巴的,对学生既要教育又要理解。用自己的真情去抨击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的诚意和爱心。别林斯基说:“充满真情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

四、言之有“度”、忌“提审、威吓”

即是要用委婉生动的语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把握好说服的“度”。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应实事求是地给予分析,并恰如其分地指出改正的办法,而不可无限上纲夸大后果,并不负责任地辅之以“严肃处理”、“严惩不贷”等威吓。其结果往往又是“光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小”、“不过如此”。使我们的说服起到“良药苦口利于病”,但又不能“一棒子打死人”。古人早就认识到:人总是“委婉之言听这、指责之言却之、训斥之言恶之。”因此,说服学生时言语的表达就必须委婉。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更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马卡连柯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要尽量少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他一语道出了尊重学生与教育学生之间的关系。

五、言之有“时”、忌“无头无尾、虎头蛇尾”

“时”即时机。要想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说服者还要注意说服时机的选择。说服的成效不是取决于和学生交谈的时间长短,讲了多少大道理,而是取决于老师是否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同时要注意谈话的开头和结尾。

一般说来,说服学生合适时机有:(1)学生的情绪稳定时;(2)学生在物质或精神上获得满足之时;(3)学生进入新环境之时;(4)学生处于困难时;(5)学生对其错开始后悔之时。只要时机适宜,特别是把握了最佳时机,说服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时机不适宜,或过早或过迟,都 是事倍功半,甚至“说”而无功。

结语:

总而言之,说服教育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要一下子说到大家的心坎上,就会产生近距离感或零距离感,沟通就顺利,教育效果就能够事半功倍。要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对症下药,从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需要、实际和细微切入,达到思想交融,心灵沟通,同欲共识。实际说服中可采取抽象与具体相结合,逻辑性和生动性相结合的办法。此外,还要因教育对象而异,循序渐进,听其言、观其行,敏锐把握教育时机,善于选择教育场所和特殊环境,从而使说服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杨立成. 浅谈小学班级的管理.教育学原理,2014-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