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廖柳莲

广西省梧州市龙圩区龙圩中学 543100

摘要:在初中教学工作中,语文学科涵盖了大量与德育观念具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同时,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也对德育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肯定,因此,有效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德育教学效果的优化。对于教师而言,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做好教学观念与方法的优化,以便实现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方法

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对于课堂知识的讲解,教师对于这堂课为什么要选用这篇文章的原因却没有告诉学生。初中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教材的选取是经过层层筛选的,这些课本上的文章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签:传播正能量。但如何将课本深层次的内容与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所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需要教师将知识点教学与德育内容巧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统一的目的。

一、德育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而言,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缺乏系统的认识,从而不利于德育工作在教学设计中的合理开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教育工作缺乏兴趣,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有效开展德育渗透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教材内容分析,实现教材内容与德育间的融合

从教材内容上看,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章多数是经久不衰的名家作品,其往往蕴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与思想感悟,因此,为了有效实现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在备课阶段对教材进行合理分析,以便明确其所蕴含的德育知识,提升教学工作中德育渗透的针对性。

(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

针对教师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的不足,校方应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以便有效加强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实现教学观念的合理转变。同时,对德育理论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个德育行为标准的范本,从而学生德育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推动教学模式转变,实现良好语文课堂氛围的创建

从教学模式上看,现有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从而导致德育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模式的优化处理,以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对德育观念进行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师宣传栏进行经典德育故事的展示,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名人名言的搜集与交流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对名人名言理解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熏陶,实现德育水平的提升。

(四)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学

为了有效强化德育工作的质量,教师应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德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自觉实现德育工作的合理践行。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事物进行实践,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于学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初中语文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好习惯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文言文与古诗词需要背诵,学生往往对于文言文与古诗词的背诵头痛的很。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汉乐府《长歌行》时候,常常发现学生对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句子非常的熟悉,也能朗朗上口,但问到他们这首诗前面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就明显的十分陌生。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早晨在早读时候进行背诵,这样,学生对于前面的一两句就更加容易的记住。又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时候,学生同样对于这首词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熟悉,但让要求他们背诵全文时候,学生就显得非常的局促。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回想一下每年家里团圆时候、自己想亲人的时候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下,再让学生进行被动,就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背诵也就相对简单。

(六)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多元化渗透

德育渗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德育的渗透方式较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发展能力来进行综合性的界定。首先来说,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本阅读的角度来进行合理的德育内容渗透,并结合语文阅读素材来做好写作素材内容的接力。其次,教师可以就阅读文本中涉及的语文德育内容和知识内涵来进行课下实践活动和作业的布置,要求学生从课外实践的角度来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内涵的体会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当前的语文知识内容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来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体会,从自身思维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角度上进行自我发展和深入研究。这样循序渐进式的引导,能够让初中生从对周边事物和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分析过程中对德育内容具有更加细致的分析和实质性理解,以此来加强德育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体现。

(七)加强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除了上述在课堂中利用教材文章内容来开展的德育之外,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实际言行进行规范,重点对自身的情感价值和思维认知进行提升,并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言语的规范性和授课过程的趣味性,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从教师的角度受到感染和鼓励。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将自身的不良情绪传染给学生,合理控制自身情绪,加强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传导,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乐观思维和生活态度进行感知,从而加强自我爱国情感内容和思想道德思想的正确树立,以此来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

(八)从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它不仅注重初中课堂教学,还注重课外活动,要求我们形成“生活即语文,社会初中即课堂”的大语文观,内外结合,“大小”课堂结合,全方位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热爱大自然的教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初中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经常带学生参加接触式、对比式、初中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因此,教初中语文教师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学生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对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自觉性。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有效推动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生而言,德育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其养成确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从而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发展而言,通过德育工作的合理发展,有利于保障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的联系,以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从而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迎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51.

[2]仲乃霞.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甘肃教育,2019(10):108.

[3]王晓玲.德育教育如何融入初中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9(10):66-67.

[4]马晓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