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德育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人本德育实践策略

张文

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基于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往往不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现状,结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案例,从实践层面对职高生人本德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当前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构建人本德育的观点,并为构建人本德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人本德育 德育实践

人本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人,落脚点还是为了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条件。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有突出“以人为本”这条主线,才能更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人本德育是实践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德育把握了“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终极发展,也就把握了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一、转变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认识人本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者主要是班主任及相关人员,其中班主任是一线的德育工作人员。德育工作者能做到以人为本,人本德育才能落到实处。

班主任在生活中也是人,他们自身也有家庭、教学工作,也有许多烦恼和难处。要让班主任认识到,既然当了班主任,就要肩负起相应的职责。首先,责任感要强,要求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主动对学生家庭情况与个性品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内心需要:找学生谈心,交流交流思想,让学生从班主任处获得一些关爱;发动班主任与段长参与学生活动,使学生能在班集体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以促使班集体的团结性和人情性。其次,在关注学生的分数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主体精神的人地位,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前提,让学生成为具有主体精神的堂堂的主人。

二、落实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人本德育的原则

校园文化活动是促使学生道德内化的重要途径,是人本德育理念的体现。人本德育的核心是突出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人本德育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师生优化互动实现人本德育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以下原则:

1.系列性: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系列活动内容。如以主题班会比赛为例,第一年进行感恩教育,第二年进行青春期教育,第三年进行励志教育。

2.趣味性与教育性: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并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例如,就学生普遍喜爱的篮球设计“投篮接龙”活动,全班学生排队进行投蓝接龙,班主任也可以参与其中,既愉快锻炼身体,又增进班级团结协作的凝聚力。类似的活动还很多,学生人人参与,快乐分享。

3.实效性: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活动实效落实到学生身上。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例,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什么形式能吸引学生参与呢?我们认真研究了多种集体运动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4.生活性:人本德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德育活动就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德育活动富有生活的气息。以国旗下讲话为例:每次的国旗下讲话,我们务必做到四个一,“介绍当天的优秀升旗手、让一位学生介绍班级发生的感人的一件事、有一位老师或同学做一次国旗下讲话、由学生督导人员做一场点评。”

5.自主性:人本德育重要途径之一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来。为此,我们倡导“寻找一个岗位,获得一份体验,人人有岗位,你我共成长。”成立学生行为规范化督导队、校园卫生整洁督导队,负责学生的仪容仪表、两操、纪律、午休及卫生的评比。督导队员们在巡查同学行为规范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并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拓宽人本德育的内涵

依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要极为重要,对学生自我实现是非常关键的。我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规律出发,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科相渗透,解决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学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每学期初的教师全员培训会上,就把这样的理念渗透至每位教师,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新课程下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心理教育校本课程,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我校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考察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借鉴已有的教材,开发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课堂活动素材,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以致用,使学生体验中成长。

3.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我校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如校园心理知识宣传栏、心理报刊、心理拓展活动、心理海报、心理征文和心理漫画比赛等,形成横纵结合的宣传网。以心理小报《心语心苑》为例,每月一期,师生人手一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报吸引了学生,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心理读物,为学生提供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也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也是实行群体心理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优化群体心理,影响、熏陶、完善学生个体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捷径。不但可以让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辅导信息,还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取各种有助于成长的直接和间接信息。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并在每学年一次的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分别以“感恩”、“青春期”、“中考励志”为主题,在三个年段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比赛,在班会上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倾听了学生内心流露出的真实情感,班集体建设、德育目标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5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教师边研究边实践,在研究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风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为我们人本德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一直在思考,学校人本德育如何更好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如何让德育的全员性起更大的作用。我们要在今后的德育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推广已有成果,不断学习反思,探索人本德育的有效实施,采取扎实措施,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