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表演细操作,能力生长看得见 ——以《青蛙卖泥塘》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情境表演细操作,能力生长看得见 ——以《青蛙卖泥塘》教学为例

金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岩山中心小学 311266

【摘要】童话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用情境表演法学习童话故事,可以借着表演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提高情境表演在童话教学中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感知故事内容;科学分组,明确分工要求;勾连旧知,建构知识体系;迁移运用,创编演绎童话。

【关键词】情境表演 童话 教学

一直以来,童话凭借生动的情节、奇特的想象、趣味的语言,为儿童营造了一个美妙的幻想世界,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采用情境表演教学童话故事,契合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的心理与认知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表演学童话,有法可循。那么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操作呢?笔者在《青蛙卖泥塘》一课的教学中做了多次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读代讲,感知故事内容

黄厚江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朗读是小学语文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吴中豪教授说过:“关于朗读,在小学阶段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情境表演也不是简单的歌唱和舞蹈,它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文字和故事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再用具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因此,在最初接触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重要字词,感知故事内容。在学生对文本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之后,再将情境表演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青蛙买泥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大声朗读课文第3到12自然段,读准字音。想一想: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用“_____”划出相关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寻找信息,在朗读中梳理课文内容。在找出相关语句后,我又设计了第二次朗读活动:请你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青蛙为卖泥塘,到底做了什么事?学生再次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概括,总结出“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这些词语。接着,我又设计了第三次朗读:请你再读一读这些词,你能用上“青蛙为卖掉泥塘,他在泥塘边____、____、____、 ____、____ ,还往泥塘里____。”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学生顺利成章地会按照板书顺序将词语填入横线。但是,学生会立马发现“青蛙为卖掉泥塘,他在泥塘边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还往泥塘里盖房子。”这样的句子是有问题,读不通的。学生会再次进行朗读与思考,进行修正。原来“种草”“栽树”“种花”“修路”“盖房”这些事都是在泥塘周围做的,而“引水”是要把水引入到泥塘里面去,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青蛙为卖掉泥塘,他在泥塘边种草、栽树、种花、修路,盖房,还往泥塘里引水。”通过多次朗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为接下去的情景表演做好准备。

二、科学分组,明确分工要求

戏剧表演一般都需要一个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多数情况下表演者不只一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学习常常陷入混乱的局面。有的小组在角色分配上花了大把的时间,争论不休。有的小组因为整组组员的能力不足,并不能好好参与讨论,发呆、聊天的情况时有发生。更多的情况是,小组内组员能力有高低,能力较高的学生讨论热烈,能力较低的学生只能当旁观者,看热闹。此上种种,都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而,科学分组,建立完备的小组学习规则显得攸关重要。

1.科学分组

小学阶段多以四人为一小组,通常教师的做法都是以前后四人为一组,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教师可以先指定组内的两位成员,一名是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一名是表演能力稍差的学生,其他中等生自由组合,这样一来能够平衡各小组的实力,还有利于在小组内部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如果是四人以上的小组合作,也应该采用相同的方法,组成学习小组。

2.明确分工

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和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让学生合作讨论前应该给学生编好序号,明确任务。在1到5自然段情境表演的时候,我出示了这样的分工要求:1号读旁白,2号演青蛙,3号演老牛,4号做导演,指导演员语气、动作、表情的到位。给学生标序号的工作可以在课前做好。上课时,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能够立马明白自己的任务。因为组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序号,每个人就都有事可做,积极参与。

三、勾连旧知,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得到了一定的调整或改组。

《青蛙卖泥塘》是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使用情境表演法学习了一些课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中,重点学习了运用动作分角色表演。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中,重点学习了运用表情分角色表演。在教学《青蛙卖泥塘》一课时,教师不应采用讲授法阐述情境表演的方法,应该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主动地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尝试运用中习得情境表演新知识,并将新旧知识进行勾连整合。

师:小演员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之前学过的《小壁虎借尾巴》、《狐假虎威》等等这些课文里我们都当过,今天咱们又要演故事。(出示第3~5自然段)这是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片段,孩子们,能不能自己先来挑战一下,演一演这个片段?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请一个小组先来试一试。

师:大评委们,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青蛙演得好,因为他加上了采集和播撒的动作。

师:青蛙除了这里加了动作,还有哪里也加上了动作?

生:青蛙吆喝的时候,也加上了动作。

师:对呀,加上合适的动作,能够让表演更到位。还有哪位大评委想再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老牛演得不好。他看了看泥塘,在说话的时候,一直是笑嘻嘻的。老牛并不满意这个泥塘,我觉得老牛不应该笑。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啊。确实,表演的时候,我们要用上合适的表情。

生:我也觉得青蛙演得好。青蛙在演吆喝的时候,特别大声。

师:为什么要这么大声地喊?

生:因为青蛙是在卖泥塘,他在吆喝,让别人都听见,所以要非常大声。

师:看来,在表演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动作、表情位,我们在演台词的时候,还要想一想说话的语气应该怎么样。动作到位、表情到位、语气到位是演好故事的三个小窍门。

四、迁移运用,创编演绎童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故事就像一把道具,它能塑造出每个儿童个人思维的各种最细微的特点,同时又能拨开他们的必扉,使之产生共鸣,还能使儿童集体形成各种微妙的智力关系。编创童话故事,是儿童思维活动的最大乐趣。”也就是说阅读和编创童话,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发展。儿童编创童话,不仅仅是思维上的一种乐趣,还是培养自身的创作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为。

在老师的帮扶下,根据课文3到8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情境表演,学生热情参与,激情演绎。可以说本课教学的第一锤已经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学生对如何进行情景表演学童话,已经构建起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接下去可以根据课文中第10自然段旁边的泡泡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表演。我出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1、大声地读一读第10自然段。2、想一想,当时小动物们是怎样说的呢?3、1号读旁白,2号、3号分别选择扮演一种动物,4号做导演。学生有了之前的表演经验,从语气、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想象,激起了智慧的火花。经过小组合作讨论,上台表演的学生,个个都信心十足,表演到位。有的学生在表演小鸟的时候,用上了飞翔的动作,还在泥塘旁边飞了一圈,皱着眉头说:“诶呀,飞来飞去可真累啊,都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要是有棵树就好了!”有的学生表演蝴蝶,用鼻子这里闻闻,那里闻闻,摇摇头说:“怎么没有花香,如果再种点鲜花就完美了!”有的学生选择表演小兔,一蹦一跳地走过来,不小心绊了一脚,一屁股坐在地上,手插着腰,生气地说:“这里怎么到处坑坑洼洼,害得我摔了一跤,你真该好好修一条路!”从学生的表演反馈中,不难发现,学生乐于表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积极思考,将本课构建的表演知识体系进一步地进行了拓展运用。这样的教学环节有效体地现出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将情境表演应用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做到“一堂一得”。情境表演学童话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设计,增强课堂管理能力,这样才能让情境表演法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叶五洲.教育是艺术 课堂是舞台——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表演”.论坛交流.课程教学研究,2018年第15期

王世慧. 浅析如何将表演艺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学周刊.教学动态.2019年9月第27期

潘存胜. 表演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信息.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