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急诊分诊工作中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6
/ 2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急诊分诊工作中应用效果研究

贾晓妮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急诊分诊工作中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12月我院急诊科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分诊,观察组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效果和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分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分诊中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分诊效率和质量,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口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患者分诊;应用效果研究

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分诊的首要环节,安全有效的急诊预检分诊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还能在准确识别危重症患者,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还能有效提高急诊的效率。研究表明,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能对急诊患者进行高效且准确的分类,使得分诊效率和准确率大幅度提高[1]。本文为研究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应用于患者分诊中的效果,对100例患者实施了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后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12月我院急诊科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1~75岁,平均(43.53±11.42)岁;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22~73岁,平均(43.59±11.32)岁。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加入。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分诊,分诊人员进行分诊预检,根据患者的讲述、病史和临床症状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定,再为患者安排急诊的科室,病情危急的要立刻安排抢救。

观察组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具体如下。

1.2.1预检分诊级别

按病情危急程度分为四级,分诊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及时调整分诊级别。

①Ⅰ级为急危患者(正在或即将发生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得到救治。

②Ⅱ级为急重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往往评估与救治同时进行。

③Ⅲ级为急症患者(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病情的发展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④Ⅳ级为亚急症或非急症患者。亚急症患者存在潜在的严重性,若未给予治疗,患者病情可能会恶化;非急症患者具有慢性或非常轻微的症状,即便等待较长时间再进行治疗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1.2.2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①Ⅰ级(急危患者):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80次/min 或<40次/min;收缩压<70mmHg;腋温>41℃;血糖<3.33mmol/L;血钾>7.0mmol/L等。响应程序:立即进行评估和救治,安排患者进入复苏区(红色)。

②Ⅱ级(急重患者):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50~180次/min或40~50次/min;收缩压>200mmHg或70~80mmHg;ECG 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等。响应程序:立即监护生命体征,10min内得到救治,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区(橙色)。

③Ⅲ级(急症患者):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00~150次/min或50~55次/min;收缩180~200mmHg或80~90mmHg等。响应程序:安排患者在优先诊疗区候诊,若候诊时间大于30min,需再次评估(黄色)。

④Ⅳ级(亚急症患者):客观评估指标:生命体征平稳。响应程序:顺序就诊,若候诊时间大于60min,需再次评估(绿色)。

⑤Ⅳ级(非急症患者):客观评估指标:生命体征平稳。响应程序:顺序就诊,若候诊时间大于4h,可再次评估(绿色)。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分诊效果、就诊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和候诊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诊效果包括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和患者就诊到实施救治的时间。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应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包括候诊环境、就诊次序、护患沟通以及预检服务,每项0~4分,分值越大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的对比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的分诊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71.41±12.17)s少于对照组(127.11±22.97)s,观察组分诊挂号时间(137.08±28.49)s少于对照组(215.31±30.20)s,观察组的患者就诊到实施救治的时间(13.17±4.77)min少于对照组(35.82±7.93)min,观察组分诊准确率(100.00%)高于对照组(92.00%),两组的分诊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7,18.843,24.476,x

2=8.333,P=0.000,0.000,0.000,0.004<0.05)。

2.2两组的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的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n

候诊环境

就诊次序

护患沟通

预检服务

观察组

100

3.08±0.21

3.30±0.31

3.22±0.44

3.81±0.40

对照组

100

2.08±0.19

1.85±0.12

2.17±0.20

2.79±0.40

t

35.311

43.620

21.725

18.03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两组候诊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候诊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不良事件8例。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0.0%)小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3,P=0.004<0.05)。

3 讨论

急诊预检分诊指医务人员根据急诊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和对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的观察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再根据患者病情所属的科室和病情的急迫程度和严重情况来安排就诊顺序,还要将患者领到所属的科室,以免耽误患者就诊的时间,保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2]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依据患者实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状况在分诊过程中对患者划分了等级,在对患者进行分诊评估和确定分诊顺序时也严格按照分诊标准进行,最大程度保障了分诊过程的科学合理性和高效性[3-4]。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解决了候诊秩序混乱的现象,也提高了患者就诊的准确率和效率;能有效减少危重症患者的就诊时间,能让其得到及时且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还有助于急诊预检人员识别急危重症患者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5-6]。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分诊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在患者分诊中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分诊效率和质量,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口碑。

综上所述,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分诊效率和质量,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口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雪连,谢燕梅.优化急诊预检分诊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 32(3):139-140.

[2]萧佩仪.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147-149.

[3]袁衫珊.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28): 349-350.

[4]史冬雷,刘晓颖,周瑛.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6):599-604.

[5]邓业雯,耿娜,江志斌,等.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与流程建设概述[J].中国医院,2017, 21(08):63-65.

[6]黄善华,刘莹,龙夏芳.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信息化管理的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4):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