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海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1

漫谈海蜇

刘艳华

枣庄市口腔医院 山东 枣庄 277100

身为海边人,一到夏天时总是馋一口“调海蜇”。这个是只有海边人才能享受到的,内陆人也许印象中的海鲜是各种鱼啊,虾啊,贝类等等。对于我来讲,真正可以称之为“海鲜”的,只有“海蜇”。只有鲜海蜇才运不到内陆,这是只有海边人才能享受到的美食。我大姨离家多年,年纪大了,不好回来,远在新疆,她思念中那口吃的,记忆中的味道也只有这个享受不到,运不到啊。

海蜇又名水母,有很强的季节性,在每年的夏天7月到9月间,海边特别是港口,或者是入海口处,真的是可以作到一网下去,五六个没问题。特别是看到那么漂亮的“四叶草水母”又名“海月水母”,肢体舒展,飘柔,心情自然愉悦。水母虽好,只是不好惹呀,人家自带防御系统(离我远点,讨厌的人类)。

在外地工作、生活每回到家,妈妈必会做一份调海蜇,因为我喜欢。吃饭时,妈妈说“海蜇是好东西,老辈都说人参落泪生天麻,天麻落泪生海蜇。”,姐姐一听“那得多少天麻擦多少辣椒才能在海边哗哗的流眼泪,才能有那么多的海蜇。”妈妈一听气急败坏的说“老人都是这么说的。”孩子问“姨妈妈,那么天麻要长哪儿啊,海边全是沙?”姐姐说“那就在悬崖边,一起并排在一起,集体擦辣椒呗。”听着全家人哄堂大笑,可笑后我就在想为什么老辈会传下这么一句,这句话时间已经不可考,但是传下这么多年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在年轻一辈也很少会有知道这句话的。

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懂医不懂医都会知道人参,看江湖侠士一不小心落入悬崖,悬崖峭壁 下必有灵药。其中就有人参,嚼巴两口就回阳了。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人参虽好,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吃,人参作为汤剂最有名的应该是“独参汤”,濒死之人可以回阳,既然是大补元阳,那么作为食疗用药来说很多人就会不适合吃,虽然在《神经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但是它是有一定的禁忌的。痰热,阴虚阳亢等患者都是禁忌证,广东地区有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口要喝人参水的习俗,其中就有致新生儿死亡的病例。

天麻:甘,平。归肝经,用于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长阴肥健。《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本草正义》盖天麻之质,厚重坚实,而明净光润,富于脂肪,故能平静镇定,养液以息内风,故有定风草之名。

对野史感兴趣的人也许听过这样一个典故。唐明皇晨起必饮赤箭粉一碗,而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太平公主因而令其心腹宫女袁蓉蓉在中施毒,袁蓉蓉告之以皇后,令其阴谋失败,而袁蓉蓉也被皇后收为义女,唐明皇继续服用其补品。唐高宗患头风,这个只要是有点儿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唐玄宗之所以用赤箭用为食疗方,估计也是与遗传性疾病有关,但天麻也是有一定的服用人群的,服用过久也是会出来“赤丹”也就是皮肤瘙痒, 气血虚弱之人用忌之。

海蜇性味咸,平。化痰消积;祛风解毒。海蜇入药较晚最常见于清朝,清朝以前未见其入药,海蜇元朝时已经有记载,元朝贾铭《饮食须知》中已经有用海蜇的食疗方。《归砚录》:“海蜇,妙药也。宣气化瘀,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以经盐、矾所制,入煎剂虽须漂净,而软坚开结之勋,则固在也。”海蜇可真正作为食疗药而无其弊,久用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可用于任何人群。特别是对于“痰饮”效果明显,大到头晕,心悸,小到小儿消化不良处处可有海蜇的治疗验方。可是很遗憾的是,现在海蜇并不是一类用药,包括在海边也很见有大师用药必用海蜇。可庆幸的是,凡是宴席必少了了这味菜,大家也许只是因为海蜇解腻并不了解海蜇会有这么广的用处。思索再三,还是写了这篇文章,现在交通发达也许鲜海蜇这个美味很多人一辈子得而不得,但海蜇皮,海蜇头还是处处可见,愿大家看到海蜇的好处,可以常常在饭桌上看到,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