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缓解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谈谈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缓解方式

但洪

大英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 遂宁市 629300

谈起职业紧张,很多人不以为然,对其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职业紧张几乎遍及在体力活动或者脑力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具有职业紧张的人群大多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焦躁不安、压抑疲倦以及身心俱疲的症状表现。据调查研究表明,长期处在紧张状态下的工作人群非常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职业紧张致使的多种并发疾病,不但会对人们的生活与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大大降低人们的体力与脑力作业能力。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对此类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一、什么是职业紧张? 职业紧张是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当客观环境提供的如待遇、地位、关系、工资等之类的“满足”达不到个体的主观期望,或者是个人的技能、经验、能力达不到工作所要求的标准无法适应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感受时,即可致使职业紧张的产生。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团体,其主要职责便是治疗病人与护理病人,这也就注定了医护工作的高责任性、高风险性。加上有的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不稳定,没有确定的下班时间,那么,这部分的医护人群与其他职业人群相比较而言出现职业紧张的概率往往更大,因此医护人员早已被认定是职业紧张的高发人群。职业紧张虽然不像物理、生物或者化学因素一样会使身体产生典型的职业性疾病,但是却会利用非特异性的方式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此外,长时间的职业紧张还会致使职业倦怠,从而引起一些无法避免的医疗事故。

二、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医护人员是医院内的一线工作人员,其从事着治病与护理的工作。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的任务与责任艰巨,工作压力也比其他职业压力要大很多。因此职业紧张问题尤为显著,那么职业紧张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的呢? (一)性别差异 从事医护工作的大多是女性,临床的护理工作也都是以女性为主,她们每天在工作上要面临着高责任、高风险、任务艰巨、轮班工作以及护患关系处理困难的护理任务,而且回到家还要面对繁重的家务、照顾老人、辅导孩子学习等职责。工作任务与家庭任务的双重打压之下,医护人员的压力也随之变大,加之女性本身较为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若是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与解决,女性医护人员便会长久的处在紧张状态下工作,职业紧张的状况就会越发明显。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两种,一种是物理环境,另一种是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包括卫生情况、噪音、空气、温湿度等可以对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与情绪造成影响。而社会环境就比较广泛,其中包括人际交往关系和组织关系两种,如医生与护士的关系,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护士与护士的关系以及工作当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均都会对职业紧张产生重要影响。

1、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对象是病患,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病患对于医疗知识的了解逐步增加,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因此医疗纠纷事件也就逐年增多。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务必要时刻提防一些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如若事故一旦发生,应当积极配合医院承担举证责任。在这种医疗纠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前提之下,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更大,在工作当中也会时刻处于职业紧张的状态当中。 2、医生与护士的关系。现代医院护理观念强调医生与护士之间同为合作关系,工作地位无等级之分。但是在现阶段的医院临床工作当中,护理技术操作通常都是为了完成医疗任务而制定,护士大多扮演着辅助医生完成治疗任务的角色,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大多处在被动状态。加上社会与人们对于医护人员的赞同感不强。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促使本来就具有压力与紧张感的护士更加增加了职业紧张的产生。

三、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缓解方式? 据国外调查研究显示,因职业紧张而在心理疾病门诊就医的患者当中,医护人员占据较大的比例。由此来看,职业紧张已经严重到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因此针对于这一问题,一定要研究出缓解职业紧张的方式与对策,使医护人员可以在工作中以良好的心里状态来面对病人,从而提升医疗与护理的质量。 (一)提高个体应对能力 作为医护人员,应当对职业紧张的应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普及,从而提高应对职业紧张的能力,减少职业紧张的发生率。应当促使医护人员多多涉猎一些心理学科、人文科学、精神学科的书籍,从而更加适应多重角色与身份,从而避免出现对现职环境不满甚至厌恶的负面情绪反应。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教育与大肆的宣扬职业紧张的重要性,使医护人员得到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从而提前预防或者缓解工作压力。很多研究资料显示,对于将要发生的应激事件有一个提前的知晓与心理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类事件对人员造成的紧张。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医护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多多注意休息与放松,要培养一个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空闲时间多多的进行户外运动与锻炼,才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体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按摩、休闲、听舒缓的音乐同样可以缓解职业紧张。因此应当多多鼓励医护人员在休息时间多多去外面旅游、理疗、按摩、健身等,从而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进一步缓解与预防职业紧张的产生。 (三)创设融洽的工作环境 应当鼓励医护人员多多学习人际沟通,学会如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交际技巧,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医护人员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关系,进而创设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这也是缓解与预防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改变医院管理理念 医护人员产生职业紧张对于医院的工作质量而言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医护人员在注重预防的同时,医疗机构更应该重视与尊重医护人员的工作。应当积极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医护人员的脑力与体力劳动强度;关心医护人员的经济与政治待遇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医护人员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解决其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的困扰。医院管理者要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相处环境,从而有效缓解由工作环境而产生的职业紧张。 随着现如今工作岗位的激烈竞争,人们的职业心理负担越来越重,职业紧张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具有职业紧张,各个职业的人员都有可能出现职业紧张,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的重视此类疾病,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缓解职业紧张的发生,从而预防该类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