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浅谈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形式

韦燕霞

南宁市兴桂路小学 530002

摘要:为了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低年段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针对所教授的低年段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形式进行了研讨,我认为适合低年段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形式主要有:自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朗读、模仿老师读等形式,课堂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讲授为辅,营造书声琅琅的课堂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朗读教学;朗读形式;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语文课堂, 科学合理的课文朗读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所谓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初始应该是朗读,每篇文章应该要重复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能够熟读成诵。于永正还说过:“朗读是语文老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所以我认为,我们语文老师备课应该从备“读”开始,这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我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朗读是贯穿始终的在语文课堂中不可脱离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把握好“读”,这可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朗读培养丰富的语感,有了语感,还愁学生写不出句子?写不出文章吗?《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那么在课堂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我是以什么方式给学生做朗读训练呢?我将谈一下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方式。

  1. 自由朗读

“自读”是表现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方式,在我的课堂中,学生的第一次朗读以“自读”居多。但“自读”并非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读,每一次“自读”之前,我都会告诉学生我的要求,一次成功地“自读”肯定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就是初读课文,每次自读时我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做到不指读、不唱读,边读边划出难懂的词语。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也对课文产生了一些疑问,教师可将学生的疑问顺势变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1. 教师范读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一韵》中有这样两句话:“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的?意识诱导与启发,二是讲解,三是示范。在学校,学生接触一套新的广播体操,老师也必须先示范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样学样。我们教学课文,同样也可以范读。教师范读时要做到绘声绘色地朗读,这样会使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也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2课《寓言二则》中的《揠苗助长 》时,我就给学生做了范读。读到: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在我的范读中,我把自己转变为农夫的形象,农夫从中午一直忙活到太阳落山,一连6个小时的干活,一定是精疲力尽、一定是累得气喘吁吁,我带着这样的情感读,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当他们听完我的范读,读书的劲头马上就来了,各个都争着抢着要读要给我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老师的范读,我们通过范读来传授学生朗读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读书水平,也消除了学生畏难情绪。

三、模仿老师的朗读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师范读之后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老师们可以趁热打铁,在语文教学中添加一个模仿老师读书的环节。这个环节的灵感来源于我们学校有个招牌朗读节目叫做“兴桂领读者”,这是我们学校打造的朗读文化名片,能当上新一期的“兴桂领读者”是孩子们莫大的心愿。我利用小学低年段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刺激他们,“谁愿意当今天的兴桂领读者?”一提问,学生纷纷抢读。本环节我的要求是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息,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在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模仿老师进行朗读。在“模仿读”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细细体味老师的范读,模仿老师的范读,有时可以模仿老师读书的兴奋感,有时可以模仿老师的伤感,读得让人潸然泪下,有时甚至还能读得让人豁然开朗。小学生年龄小,又不曾涉足社会,对于一些课文是脱节的,自然不能领悟其中的情感。那么,教师的范读对学生快速掌握文本情感就起着关键的作用了。

四、理解和朗读共存

在教学中,只有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品读感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9《海滨小城》时,在感悟课文环节,当讲到“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一句话,当时我随机点了几个孩子朗读,我但愿他们能读出“热闹”的语气,可听起来太一般。后来通过与学生的一番谈话,终于打开了学生的音色。还原上课实录:

师:这句话太美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为什么热闹呀?平时都是在超市、商场里感受到热闹,这是在哪?

生:庭院里。

师:为什么作者用“热闹”这个词呢?

生:因为花多。

师:这么多花开得这么热闹,他们仿佛在说什么?

生:他们在争着比美呢!

生:他们可能在讨论这座小城的整洁与美丽吧?

师:是呀,他们你一言我一句的,好热闹呀!把这种热闹读出来吧。谁愿意来试一试,读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们听了我这么一发问,自然也就理解了“热闹”指的是凤凰树开的花很多,再通过想象,“热闹”的画面浮于眼前,理解加上想象画面是孩子们能够读得好的很重要的因素。朗读是具有艺术魅力的,当学生理解课文,进入到语境之中,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挖掘丰富的思想内涵,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欣赏,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内容美。学生的感悟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光是照着老师的读去朗读也不可,读中有悟,在悟中读,才能有深刻的领会,对课文内容才能有更深一层的领悟。“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这样的要求。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只有把词句段的赏析与学生的琅琅读书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散发出其特有的魅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惜语言文字,在品读中进一步将语言内化,把书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给自己一种美的享受。

五、结语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的形式还有很多,如:男女生互读、分角色扮演读等等多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 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这些种类繁多的朗读形式能够让小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小学低年段中的教学,多形式的朗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朗读中丰富了情感,锻炼了语感,把书读“厚”了!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70,102.

  2. 雷玲.名师课堂DNA解码(小学语文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3,3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