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解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方法

郭王晓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全新要求,基于传统授课环节对学生的应试心态,逐渐演化为数学教学综合层面的探究走向。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进行讨论,并结合实践教学策略予以论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培养方式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在数学学科中,数学应用意识即学生自主应用数学知识,从数学角度出发,并利用数学思维寻找问题解决措施,进而探索数学领域知识应用价值的意识。在应用意识的含义中存在两种含义:首先,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数学概念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另一方面指,认识到生活中蕴意这大量的数学问题,进而利用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运算等数学能力解决问题。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应用能力而在存在一定的差异,简单而言如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拥有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意识先行能力后续,二者相辅相成,进而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促使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利用数学知识、思想等方式,解决生活中问题。

一、利用生活元素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进而形成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且表现形式学生通过生活,教师利用生活元素渗透,结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利用多元化、多维度策略实施,加强学生数学认知能力,进而实现启发学生应用意识[1]。此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教材内容与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据笔者不完整统计,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基础教学中,数学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措施过于传统,主要表现为开展课堂教学中,基于主导形式以灌输式策略实施理论传授,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想象性、开放性,进而形成学生思维观念缺乏一定“生活性”,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此外,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存在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核心因素,因此,利用生活因素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中感知生活因素,进而引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拓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人教版下册中“四则运算”一课中,数学教师就可利用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结合。组织学生开展“购物”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计算能力,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加强学生应用能力。数学教师可将教师布置成“购物超市”,利用学生文具充当商品,将学生划分为“收银员”、“购物者”,“购物者”主要任务通过教师给予的“人民币”和“购物清单”在超市中进行购买,“收银员”主要活动为帮助消费者结算,在结算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并在任务完成后实施角色互相,拓展学生思维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加强学生应用意识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然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为多个领域带来了相应的便捷,其中,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从基础的起步阶段完善至成熟教育体系,从原本的多媒体技术辅导教学,衍生出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的课程教育。但多数教师应用范围、广度涉及信息过于局限,没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细化教学内容。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存在一定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必然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应积极发挥教育从业者精神,挖掘、整合有效信息资源,并创新信息渠道来源,拓展学生数学知识思维,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也是迎合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2]。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中“位置与方向(二)”一课中,教师就可利用信息技术细化教学内容。此课主要在学生能够辨别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引导学生可以用语言、绘制等方式叙述路线图,其目的加强学生空间感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多媒体呈现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首先,数学教师可根据“故事情境”展开教学内容,利用Flash动态图、视频、图片等方式,以“人物回家”这种代入感较强的方式构建教学课堂。可利用学校周边环境,以学校为中心环境情境,利用人物回家的故事线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帮助“人物”找到回家路线。如:可引导学生从学校在不经过B点的情况下走回C点;从学校如何实用最快的距离到达A点;如何从F点最快速度到达B点等空间问题。学生在进行思考的问题中,思维结合生活因素,不仅加强学生实践经验,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实现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实际应用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目的是:锻炼小学的数学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具体培养时,教师要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前提条件。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运用,以优化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描述,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并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具体信息,能根据要求绘制出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最后,教师发挥自身组织作用,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作为对象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测量、绘制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建立逻辑性强的数学思维,促使小学生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增强自身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在小学教学中有着较为关键的地位,教师应积极改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主体构建课堂教学计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观念,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应用能力,进而推动其核心素养加快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文明.贴近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2(34).

[2]王利华.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