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育人为先 ——解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立德树人 育人为先 ——解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梁彪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矿务局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 535000

摘要:初中是学生个人思想情感、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当秉持“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理念,将各方面德育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之中,以课文的故事、蕴藏的情感感染选择,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思维、性格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直、坚韧的意识品格。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生青春期的形成不仅仅是受身体发育的影响,还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小学学习之后,对世界、社会、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且学生们想要在既有认知中寻找到自己的理想定位。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具有较大差异性的,在差异冲突之下,学生自然会显得情绪化、不理智。而语文教材内容基本都是对社会、人性、生命等内容的探讨,基于这些内容渗透德育,便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情绪进行有效引导,进而使学生健康成长[1]

一、以师生互动为切入点进行德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支架,也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相较于生字、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理论性的知识,德育内容更偏向于学生的主观认知。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就需要教师首先做好榜样,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师生互动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不同类型的师生互动中渗透德育元素,以便渲染良好教与学氛围,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首先,教师应当关注自身的形象,即教师应当在学生眼中树立阳光、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良好形象,以此对学生的人生态度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2]。其次,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的各处细节渗透德育。如以不拖堂、承诺了便履行等方式践行诚信的良好品格。再次,教师应当关注课堂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应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师生平等的观念。如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当合理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等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秩序方面,在面对学生犯错的情况时,教师应当以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要求学生改正,并且避免让学生罚站等不良教育方式。最后,师生互动还应融合在课堂评价中。学生认真思考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应当认真评价学生的答案,对学生应用个性化、鼓励性德育评价用语,以这样的方式构建负责的形象,以及基于学生的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

二、以文本主题为发散点引导思考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另一有效载体。教师应当以文本主题为发散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德育内容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得到优质的德育教学。

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例,基本上每一篇课文都有着不同的主题,而这些主题都能够用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七年级下册的《背影》,这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散文,文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父亲的背影”,作者借助“背影”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呵护之情刻在了人们眼前。而在组织学生学习文章的相应片段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回想自己留在自己记忆中的父亲背影,或者自己留在父亲眼中的背影[3]。这两个思考方向都是德育的引子,前者引导学生回忆父亲为自己遮风挡雨的记忆,后者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对自己的支持。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们会从记忆中发现众多类似的记忆。如接送自己上学时贴近自己的背影,自己外出或者与父亲怄气时留给他们的背影等。当学生们在小组中分享完自己记忆中的“背影”之后,教师便可以结合课文中“我”对父亲行为的认知,将学生对父亲背影的回忆与学生留给父亲的背影的回忆梳理成两条线,以此作为对比,让学生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许多无意识行为对父亲的造成的伤害。最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与亲情、背影相关的图片或者动画短片,然后培养歌曲《时间都去哪了》,以此创设情景,将本节课的德育内容进行升华,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以写作训练为延伸点组织表达

写作训练是课堂中教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内化德育内容的主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奠定了德育的基础,阅读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德育内容的认知,而写作教学则能够辅助学生将德育内容内化为思想的一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密,且学生内化德育内容的过程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微写作任务,以适应课堂。

比如,在《背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然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简单的微写作任务,即要求学生用一段或者几段话,描写自己记忆中体现了父爱的一个动作、场景,或者描写自己曾经对父亲造成过的伤害。在设置完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一定的指导,如利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细致地表现父亲的言行举止,将他的关爱、呵护之情生动地呈现在文字之中

[4]。如,有一位学生描绘了他父亲送他上学的画面,在到校门口之后,他的父亲总是看他进了校园深处才回头,后来被同学提醒之后才发现,在回家之后的询问中,他父亲解释这样才安心。这样的训练过程能够对学生进行技巧的锻炼以及辅助学生加深对父爱的认知,且在学生们完成训练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发送给家长,以此引导家长与学生进行亲密沟通,消弭或减弱青春期学生与家长的对立情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当前阶段应当被初中语文教师重视的教育内容。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身心以及思维认知发展特点,基于教材内容融入德育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观念、性格品行进行积极方向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自身的成长产生清晰的认知。如此,教师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做到以德育人,为学生的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性格、品行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喜成.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方法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45-46.

[2]冯利.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索[J].吉林教育,2020(04):35-36.

[3]安丽.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开展策略[J].新课程(中),2019(11):289.

[4]孙迎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