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引桥”破解学生学习障碍—— 浅谈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发展引桥”破解学生学习障碍—— 浅谈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孙风林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新桥学校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经常困惑一个问题: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初中,因为衔接问题,出现学习下降,孩子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做了调查和研究,为搭建中小学的桥梁,我们分析中小学九年教材,从知识结构角度寻找衔接点,从数学思想方法的延申寻找学生成长的衔接点,从学生年龄段特点角度,激发学生好奇心,结合现代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探寻学习的路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顺利过渡,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小升初的衔接要求教师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情怀,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引桥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在起始年级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们一次教研活动,围绕衔接问题一次研讨,大家各抒已见,现总结如下:

  1. 做好数学知识的前概念预设,为学生学习新知清除障碍

  1. 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

(1)新概念引入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学习的算术数对于减法是不封闭的,学生在算术数范围内学习比较大小、加减乘除等各种运算,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结果是什么?能减吗?”。在七年级起始阶段,在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后,数的范围又一次进行了扩充,升级到有理数。此时,在有理数范围,减法也封闭。实际教学中,七年级新生对于负数概念以及引入的必要性的理解还存在困难,因此利用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多列举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例如,如何用数字表示向东50米和向西30米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1. 注重学生高阶思维培养

在小学六年级我们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学生对于整数之间的运算较容易掌握,课标要求的基本任务学生基本能达标完成,但对于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存在很多困难,而初一第一章有理数内容,所有运算在有理数系内进行,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技巧要求比较高,因而在六年级下学期后阶段,我们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让学生从解决相对复杂的分数以及小数等四则混合运算中理解运算顺序与运算技巧,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1. 从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

从具体的数字到用抽象的字母来表示数,对于七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思维提升的飞跃。小学阶段,常常借助儿歌、图形等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也学会了用字母去表示几何图形的面积以及运算律等相关公式,但初中阶段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更抽象,我们可以用字母去表示规律,可以用字母对事物进行分类,还可以对字母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只不过字母之间的运算有自己的书写规则。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后期中学数学学习,例如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六年级下学期,可以渗透些用字母反映数字规律的内容。

  1. 从算术解法过渡到方程解法

在初中和小学都有这样一个经典的问题: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如果从上面数有35个头;如果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1. 做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学生思考问题指明方向

在初中学习中我们对一些法则、运算技巧的学习会用到归纳的方法,对一些规律探究类的问题也要用到归纳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归纳主要是不完整归纳,也叫做猜想。

例题 观察下列算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32019的末位数字是几.

分析: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3n的末位数字是以3,9,7,1依次循环,课堂上建议使用列表格的方式,便于学生观察、总结:

循环数字

n的取值

规律

3

1

5

9

...

n除以4后余数为1

9

2

6

10

...

n除以4后余数为2

7

3

7

11

...

n除以4后余数为3

1

4

8

12

...

n被4整除

归纳思想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共性,总结其中规律,从而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并运用数学知识概括规律,为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归纳思想不是凭空猜想的,必须从最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开始,逐步深入,在所得结果基础上,发现规律,形成猜想,并进行必要的验证。

  1. 做好数学文化的感染,激发学生学习的本能

很多学生并不是真的学不好数学,或者说没有学好这门学科的能力,那为什么总有一些学生跟不上呢?我们还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信心和兴趣呢?下面我用两个简单实例说明通过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爱上数学这门科学的过程。

七年级数学开篇就是一个崭新而不易接受的知识,而介绍这个知识的诸多引入都是强调由西方数学家引入到数学中的。可事实上,最早使用负数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关内容和学生一说,再一并介绍西方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过程,他们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被迅速的激发。结合课本引例,学生很快接受了这个新知识。

七年级上册1.6节第一课时介绍乘方时,如果老师手里拿一个算盘,学生肯定会很惊讶,这就是文化与兴趣的有机结合。中国珠算有“世界上最古老计算机”的美誉,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通过课堂演示,让同学们体会到祖先的智慧,激发学习新知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展引桥是九年一贯数学学习最有效衔接办法。其主要帮助学生实现六、七年级的顺利过渡和有效衔接,弥补小学阶段分学段所产生的问题,更充分利用九年一贯所带来的优势,搭建引桥,发展引桥;通过对教师、学生和课程的研究落实,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定能搞好衔接研究。无论在九年一贯研究上做出何种努力,我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一切为了我们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2. 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

  3. 王雪娇. 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衔接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4.程丽波. 论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数学的衔接[J]. 新课程(下), 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