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

施瑞

驻马店经济开发区张楼学校,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童话具有快乐、幻想、诗意、游戏等特性,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健全人格形成发展等有着积极的价值。正如周作人在《童话略论》中所言:童话之于儿童“既足以餍其喜闻故事之要求,且得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使各期之儿童得保其自然之本相,按程而进,正蒙养之最要义也”。童话内容“用以养其想象使即以繁复,感受之力亦渐敏疾,为后日学问之基”。

关键词:儿童视角;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

导言:

童话阅读教学指的是利用童话特有的审美和教育功能所开展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对儿童进行语文素养启蒙的主要方式。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幼稚化、功利化、形式化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在对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文提出建议。

1 童话教学的作用

1.1 增强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创造要以想象为前提。通常,受外界环境刺激,在脑海里对比过去认知的事物,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就出现了创造力。在爱因斯坦看来,想象力的重要性超过了知识,毕竟知识具有局限性,但是想象力覆盖了全世界的所有要素,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由此看,想象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不错的童话不仅让儿童“眼前一亮”,同时还能触动儿童心灵,阅读之后得到满足和成就。从原因上看,童话与儿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童话还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关系。一方面,童话对儿童存在感进行了准确表现。在生存感方面,儿童与成年人不一样,很多儿童生活在现实和现实的二次元世界中。

1.2 人格发展的指引

美国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小学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感的冲突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危机。这个时期,如果儿童能顺利完成给予的任务,并不断获得认可和赞誉,那么他将会产生自信心和勤奋感,形成开朗的性格,并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反之,则会形成自卑感。这一阶段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然而真正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中年级儿童常常会有对生活的困惑和不解。童话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宣扬真善美,能够为儿童在快乐的学习中指引人生方向,健全人格。

1.3 培养语感能力

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进行言语表达的产物,属于个体经验范畴。从狭义上看,语感是指通过学习的方式,从中获得调节、控制言语活动的心智能力,这也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语感含义。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练习语感是进行文字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同时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从中看到,帮助小学生培养语感能力,能增强其语文素养。语感能力提升后,其独立思考能力、直觉感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也会显著增强。

2 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童话教学过于强调分数、强调人文性

童话体裁在教学中也存在被授课老师忽视的情况。老师在课堂上,更多是一种说教式的童话教学,而且重点内容东放在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上,如果考试不考童话就不会重点讲解。童话因其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广大的想象是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也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创新力培育的一个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童话教学,讲课内容还是和其他体裁内容一样,那童话教学就不会带给学生应有的欢乐和能力培养,强调分数和人文,使得童话教学的工具性没有发挥。

2.2 形式化

“形式化”指的是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某种教学策略方法,却忽略了这种教学策略方法的真正内涵和实际效果。教学策略的形式化对政策的语文教学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童话阅读教学中集中体现在“角色扮演”这一教学策略的盲目使用,即教师在童话阅读教学中将“角色扮演”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课文怎么写,学生就怎么演,导致童话成为学生表演的基本素材,却无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例如在《三袋麦子》这一童话中,语文教师提到“小猪看到土地爷爷,说了一段话后,不由得舔了舔嘴唇。小猪是怎样舔嘴唇的,谁能表演一下?”然后学生的角色扮演就围绕“舔嘴唇”展开了,这种角色扮演方式毫无疑问是极为肤浅的,仅仅是对教材的再现,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 小学童话教材选编的对策建议

3.1 更新教学方法,理解童话精髓

童话教学可以采用经典的听、说、读、写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中让学生表演童话剧,说故事,走进童话世界。读童话可以让我们进入到童话世界中,感受童话的魅力和色彩,感知童话内涵。读可以综合运用眼睛、耳朵、大脑,是一个很好的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公鸡和小鸭子》童话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如何抓虫子的”,在抓虫子的时候,小公鸡和小鸭子会做什么动作,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意见,然后再去读课文。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这样的读和想中,学生会更加生动和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写作对小学生是比较困难的任务,如若小学生脑海中有童话故事素材的话,阅读多了也会积累灵感,这样的话,小学生写作能力也会提高。

3.2 加强童话选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按照梯度规律选编

童话并不只是用来哄哄幼童的床头书,也为其他年龄段的儿童甚至成人提供了广阔的精神世界和阅读空间。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体裁,小学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敏感阶段,童话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依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积极的作用。减少或弱化童话在小学的出现,这不仅忽视了小学学生对童话的需求,也破坏了教育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虽然学生已经对童话这一文体具备一定认知与积累,但是这种认知与积累还处于较低阶段,还有待于进入中年级后进一步掌握与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编者所要做的并不是减少和回避童话这一重要教材资源,而是要按照梯度规律选编童话,即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动态把握选择不同类型题材的童话,充分运用童话的各种题材和样式,充分发挥童话资源的优势,满足儿童需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3 选文内容偏重道德教化和知识灌输

目前入选教材的童话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主要以道德教化为教学目标的选文。《雪孩子》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的手;《月亮的心愿》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行动;还有《小柳树和小枣树》;《小鹿的玫瑰花》《七颗钻石》《小熊住山洞》等。第二类:主要以知识灌输为教学目标的选文。《棉花姑娘》认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等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春雨的色彩》明白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小壁虎借尾巴》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地球爷爷的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还有《小松鼠找花生》《雨点儿》等。这些选入教材的童话,如果去掉对话就仅仅剩下某一知识或道理的简单说教,或者成了科普说明文。

4 结论

童话进入教材毫无疑问具有教育的价值,但不可忽略其天然的诗性智慧和艺术幻想力对儿童精神的滋养。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甄别童话选文的优劣,考虑大胆超越文本,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用童话守护、陪伴和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楚楚.童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3):166.

[2]王成国.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