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中声乐风格多样性的演唱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3

高校教学中声乐风格多样性的演唱模式

汤兴路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611745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发展迅速,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前进当中,因此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高校传统声乐演唱教学模式则略显陈旧,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培养出来的声乐专业学生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方面略显单一,这在多元化社会来讲会限制学生未来个人发展。那么,要改变国内现行声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构建多样性演唱模式,就必须在教学当中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主要从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现状出发,根据当下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探寻出高校声乐多样性的演唱模式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高校教学;声乐风格;演唱模式;多样性

高校教学中声乐风格多样性演唱的模式,不仅仅是我国对于声乐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下世界声乐界发展的大趋势。要实现声乐多样性演唱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要打破各种唱法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搭建开放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平台。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教师还应当结合中国各类传统以及民族音乐,演化出具有多样性风格的演唱模式,同时融汇成为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将声乐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把控多种演唱风格的综合性声乐人才。

一、声乐风格多样性的演唱模式的重要意义

声乐演唱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而且成为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的形式。时代在发展和进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声乐逐渐与民乐结合发展出不同种类的风格,而这些风格与不同环境相适应,这样的改变也使得声乐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体系当中,进行风格多样的教学模式改革十分有必要,对于学生甚至是声乐本身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

首先,纵观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无论是方式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相对较为单一和陈旧,与当下时代发展相比具有很大的滞后性,这就导致声乐的传承、推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多风格演唱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质疑问题,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教学元素也愈加多样化。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和技能,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不同文化的表达。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其次,在我国当下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而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想象力,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无益处,因此最终教学效果不佳。但是多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本身就包含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模式,相比于传统声乐教学趣味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参与度,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声乐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阶段声乐教学的模式分析

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当中,几个世纪之前教会学校研发的教育体系对于文化的传习模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受影响的文化当中自然包括音乐艺术方面的传习。在这套教育体系之上,针对专业音乐的教育和专业的音乐学校应运而生,毫不夸张的说,这个体系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规范化、制式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制约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业内的学者和艺术家为了更好地保护音乐文化的特性,为音乐教育多元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求真禁变的保存模式

所谓“求真禁变”的保存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拒绝任何改变和创新兴味的出现,这种音乐文化的保存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原汁原味、原封不动的将传统样式进行传承和保留,其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求真禁变的标准来执行。这种求真禁变的保存模式对于传统艺术品或者传统工艺的保存十分必要,但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形式来说,求真禁变的保存模式过于狭隘,并不利于声乐的推广和传播。举例来说,例如不少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的传承依然是师徒制,在师傅的带领之下学生需要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学习,从而将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音乐舞蹈等等进行传承和保存,在这个过程中传承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全部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绝对禁止创新和改变,必须按照求真禁变的核心来执行。

(二)融入式的改革模式

这种保存模式又称之为“移步不换型”的保存模式,所谓移步不换型原本指的是戏曲当中的旦角在移动过程中身形不变,用在声乐教学当中则比喻改革过程是融入式的、不露痕迹的改革。这种改革模式并不鲜见,也不是现代才有的,在我国梨园行,许多梨园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翘楚,就是能够在传承前人留下来的经典之余,还能够在旧的形式之上创新出自己的风格和模式,为戏曲艺术表演注入新鲜血液,但是戏曲的根骨和核心却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这就是所谓“移步不换型”,也就是融入式改革模式。举例来说,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当地艺术学校充分结合民族音乐的特点,在保证民族音乐文化原汁原味的传承的基础之上,将其纳入正规的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经过全面而现代化的综合培训之后,助力弘扬民族声乐艺术,同时也为民族声乐艺术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三)蜡染式转型的模式

所谓“蜡染式”转型模式,是以贵州蜡染这种民间传承已久的民间工艺作为比喻,在当下蜡染早已不仅仅停留在家织土布之上了,还被应用于机器织布、丝绸以及绘画流派等等方面。可以说蜡染这门民间艺术已经进行了“跨界裂变”,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图画的载体都与最初的蜡染十分不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系列的跨界和变革当中,蜡染最核心的艺术价值也即是图案的风骨被很好的传承下来。这就像音乐,不少音乐创作的载体是西洋乐器,但在乐曲当中民族因素、中国元素随处可见。这种转型的模式不在乎方法和载体的变化,而在乎的是艺术精魂是否得到传承,而这也是我国当下不少院校教学过程中所偏重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当下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多采用“蜡染式”转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目标都比较清晰,同时教学程序十分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方法也十分奏效。但这种模式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造成当下高校声乐教学效率不高,人才培养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教学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

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兼顾到了学生的声音特点以及艺术个性,其采用的教学模式十分灵活且针对性强,可以说有效的提升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因此被广泛普及,成为我国声乐教学的主流模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主流模式并非完美无暇,其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那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分层次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音乐天赋不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其理解能力和学习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况且学生的个性和演唱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概而论”,那么很容易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当下高校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单一,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更难以做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效的提升自己。

(二)教学内容太过单薄丰富性差

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当中,美声和民族一直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二者在演唱和培养的方向上面完全不同,而且就当下而言,二者教学内容都过于单一和死板,导致学生们在音乐表演方面呈现出单一、呆板、标准化的特点,而这种趋势会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带来很大的制约。举例来说,民族演唱专业的学生难以演绎西方声乐作品,而学美声的学生对于民族传统音乐不了解,从而导致对作品的演绎“太漂”,不接地气、苍白无力。

(三)音乐理论基础更重视西方体系

如上述所言几个世纪之前,西方教会研发的教育体系对于我国音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下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对于乐理、和声、曲式以及理论基础课程都直接沿用的西方的教学体系和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我国使用时间较长,但却没有很好的做到本土化,学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认知是空白的,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论的掌握是缺失的。这说明过于侧重西方的教育体系,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四)声乐教学中师生地位不平衡

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当中,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点类似于我国传统曲艺行业的“师徒制”,这种模式的好处就在于十分容易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度,让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更具有权威性。但弊端就是师生地位严重不平衡,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教师很容易将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上,帮助学生去做学习和未来发展方面的设计和策略化,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非常大的伤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难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这对于艺术方面创造性的培养十分不利,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要求是相悖的。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教育的侧重点在于统一,学生个性的发展则被忽略。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缺口极大,社会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因此要培养多元化的综合性音乐人才就必须改变,克服上述所言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打破三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建立一种完善的教学模式。

四、探寻高校声乐风格多样性演唱模式的教学策略

伴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进步,因此高校对于说声乐专业的教学必须要克服各种片面性,不能够单纯的采取某种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法。而是应当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预判和动态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全面性,从而制定最优的教学策略。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调整声乐教学理念

对于我国当下声乐教学现状来讲,要进行风格多样性的改革和内容方面的展现,那么首先就要从教学理念上着手。教师对于教学改革需要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同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进一步融入其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声乐进行大胆的选择和尝试,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调整和探索过程当中尽快的找到适合自身的演唱风格,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另外,教师还需要改变单一的室内课堂教学的模式,结合是外交学、文艺汇演甚至是与当地文化单位建立联系,让学生对其表演进行欣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见识到各种类型的演唱风格,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师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的改变学生对于声乐基础性教学的固有想法,从多种学习模式中迅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类型和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尽情展现自己的优势和作品,凸显声乐的情感和文化的精神。

(二)在声乐教学当中需注意因材施教

如上述所言,在我国当下高校声乐教学当中,一般采用的是统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需求进行分层教学。那么要做到高校声乐风格多样性演唱,最重要的就是在音乐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要注意因材施教。虽然声乐演唱的形式和发声技巧一般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力争在教学过程当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情况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在保证最终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由的发挥。这样才能够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模式,每个学生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风格的创新创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凸显学生的优势,让学生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良好的状态下对声乐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探寻,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

(三)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虽然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行了多年,但是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由于其特殊授课方式,导致当下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并未得到有效体现。在现阶段的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当中,依然延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当中逐步沦为服从者,这样学生很难有效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更遑论对于艺术的创造性。

因此现阶段声乐课堂教学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声乐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和行为都要围绕着以生为本的模式进行,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的积极性,提升自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将声乐课堂变为师生交流和进步的互动型课堂,在学生基础较弱或者是演唱技巧不到位的情况之下教师作为引导者出现,而非是学习的主导者,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主导并非是过度迁就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声乐演唱的热爱,对于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错误行为,教师还是需要及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改正。

五、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样性的演唱模式,不仅仅是我国高校声乐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声乐界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要实现声乐风格多样性的演唱模式,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突破各类唱法之间的壁垒,以多种唱法并存的综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一个有横纵对比的广阔学习空间,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古今中外各种唱法,而这样做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帮助声乐学生铺平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可以说,这种综合性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价值观,帮助学生对乐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出真正能够掌握多种声乐风格以及独立人格的优秀声乐学生,这也是当下时代所需求的音乐人才,值得声乐界以及声乐教师对之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楼新利.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03):113.

[2]袁文.学生多元演唱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院校声乐教学——评《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41.

[3]王明江,陈颖.音乐教育与声乐教学研究——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方法创新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Z1):151.

[4]成莹.浅谈声乐技巧与声乐作品之关系——评《声乐教学与作品演唱》[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111.

[5]张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林产工业,2020,57(02):121.

[6]李小妹.声乐教育的理论与艺术实践——评《声乐教育与教学研究》[J].领导科学,2020(03):128.

[7]刘建芬.如何进行歌唱训练与声乐教学——评《声乐基础教学法:演唱的基础和过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129.

[8]岳李,周婷.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以声乐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J].艺术百家,2016,32(05):206-208.

[9]郝玮一,李丽娟.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及个人风格的形成——评《声乐演唱技巧与风格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73.

[10]罗娟.我国民族声乐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研究[J].大舞台,2013(12):55-56.

[11]郑璐.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04):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