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研究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研究与探讨

王宝阳

身份证号码 : 21138219860718****

摘要:紫砂壶是我国艺术爱好者的至宝,在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浓重的色彩,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也是其艺术最为繁盛的地方,将茶文化与陶文化完美的融合,将中国的茶文化与陶文化发扬光大,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结合。本文从传统紫砂壶的选料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探索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选料

引言:紫砂壶可以说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受到广大的艺术者喜爱,其自身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与艺术价值。通过以紫砂壶为载体,表达出审美能力与制作技术,同时蕴含着地方传统文化,因此制作工艺直接影响紫砂壶的质量与价值。从艺术形态角度分析,良好的制作工艺可以保证其呈现出实物化与个性化的美态,在制作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融入造型工艺,以保证其整体的艺术性。

一、传统紫砂壶的选料分析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应明确紫砂艺术的内涵,根据其审美原则与理性原则进行形态的转化,从紫砂壶的泥料转化、制作、造型、装饰、烧制等过程中均呈现出造型工艺。紫砂壶的原料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四种不同的基本原料,主要包括以下材料:

第一种,选择黄龙山的紫泥,该原料是制作紫砂壶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原料。紫泥的原色为紫色或者呈现出紫红色,并且在表面上会呈现出银色的闪烁点,具有较强的独特性,甚至部分紫泥也存在猫眼,主要是若隐若现的紫色斑点。将紫泥经过煅烧后,可能发生一定的颜色变化,但整体变化不大,通常呈现为紫棕色、深紫色或者紫色,产生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煅烧的温度、紫泥矿体自身的因素影响[1]

第二种,绿泥,该材料同样产于黄龙山,也是紫砂壶制作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通常情况下,绿泥位于紫泥层中,为其夹脂,将其称呼为绿泥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矿时其颜色呈现绿色。在使用过程中,绿泥会逐渐吸收其他原料的色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制作人员通常不会单独运用其材料制作,而是搭配其他材料进行陶艺制作,以保证其整体性能的发挥,达到最大的效果。

第三种,红泥也是主要的原材料,该材料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嫩红泥,另一部分为老红泥,其通常产于嫩泥矿的下层中。产出时其颜色多数为红色,部分泥还会呈现出黄色,在加工后其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变为暗红色。

第四种,团泥,该材料产自团山矿层中,实际上其属于绿泥与紫砂泥的混合物,经过制作处理后其颜色呈现出米黄色或铜黄色。在应用过程中,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自然的产量较低,进而制作者在处理加工过程中经常选择人工的材料,将绿泥与紫泥进行混合获取[2]

在制作过程中,上述四种材料是制作紫砂壶的常用原料,并且其材料也可以单独的制作陶器,也可以利用混合物的形式形成新的矿泥,为紫砂壶的制作提供良好的原料。在传统的紫砂壶制作过程中,制作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特殊的化工原料创造特殊泥种。对于所有的泥料来说,在未加工时,其原料均为生泥,经过加工与制作后其原料才能称为熟泥,通常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主要选择熟泥,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熟泥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可塑性,可以满足制作者的形状需求,进而提升紫砂壶的整体质量。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构想紫砂壶作品,选择合理的原料,加强原料的选择与搭配,促使紫砂壶的价值与质量提升,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制作出高质量的紫砂壶。

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分析

紫砂壶可以看作为一件艺术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用品,因此制作者在制作紫砂壶过程中,应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明确其最初的制作目标,保证人们对其基本功能的需求,以达到最终的目的,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例如,考虑紫砂壶自身的实用性,分析其形状与构造,在保证最基本的需求基础上设计,保证其形态与结构合理。实际上,对于紫砂壶来说,无论其自身的形状与外形如何变化,必须保证其自身具有泡茶的功能,也是紫砂壶最原本的功能内涵。如果紫砂壶失去自身的实用性,则代表其自身只能被单纯的称作为陶艺作品,其自身也失去了内涵,逐渐失去最原本的价值与目标。紫砂壶的泥料对于紫砂壶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泥料自身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则可以促使其表现力提升,并优化后续的制作环节,保证紫砂壶的精细加工质量提升。紫砂壶在煅烧过程中,由于紫砂泥料的性质影响促使很少发生变性情况,保证其形态与设计者的构思不出现偏差,并且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现阶段的实际要求进行形状设计,在形成的环节中还具有较大的塑造空间,以满足其实际的需求。紫砂壶的制作原料较为特殊,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促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制作工序与选材工序,为其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现阶段我国紫砂壶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以及收藏价值不断提升,推动现阶段的行业发展[3]

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应明确传统紫砂壶的制作特点,明确其特殊性,加强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保证紫砂壶的质量提升。首先,在制作中应注重紫砂壶的泥色表象的变化,该因素是紫砂壶制作的重点,直接影响其整体质量。在处理过程中,传统的紫砂壶的颜色呈现出明显的自然状态,并且其不彩绘、不上釉,单纯依靠自身材料的颜色与肌理效果呈现出自然的色彩,以提升其整体的质量效果与视觉效果,为人们提供优质的产品。发挥出紫砂壶自身原材料的颜色可以展现出泥色自身的魅力,与其他的色风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例如现阶段在制作过程中,将紫砂器进行煅烧后呈现出的颜色具有独特性,是利用矿泥自身的比例混合而成,不同比例的矿泥促使其产生的颜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保证紫砂壶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处理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紫砂壶的原料进行无毒无害的色剂调试,保证其色泽可控。其次,明确紫砂壶自身表面的肌理的质量,该环节也是影响紫砂壶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处理过程中,制作者通常选择粗细不同的颗粒混合物进行控制,实现肌理效果的调节与控制,甚至部分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也会选择部分较粗的颗粒提升其效果,将其添加在紫砂壶制作原料中,以达到制作效果,该方法制作的紫砂壶的手感良好,并且其视觉效果较强,具有较高的价值。最后,在制作过程中,为保证现阶段的紫砂壶的整体价值性提升,可以促使其文化色彩与艺术价值提升,例如制作者可以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仿照我国古代的纹胎器物进行制作,灵活运用现阶段的原料制作绞泥,通过不同的原料促使紫砂壶呈现出多样变化,优化其整体的效果,满足实际的需求,为人们制作出高质量的紫砂壶。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紫砂壶的需求逐渐提升,深入了解其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加强对紫砂壶制作原料与制作工艺的了解,深入分析其特点,明确紫砂的内涵,从原材料的选择、工艺的选择、灵感的构造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融入全新的艺术理念与思想,提升整体的艺术水平,制作出精美的紫砂壶,推动紫砂壶艺术发展,带动陶艺文化与茶文化繁荣,实现文化的弘扬与继承。

参考文献:

[1]欧阳爱辉,胡佳.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以江苏宜兴紫砂壶陶制作技艺为中心[J].新疆社科论坛,2017,14(06):79-84.

[2]赵旭.鼓声紫韵,和谐之美——浅析“闻鼓壶”的制作工艺与艺术特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54(04):104.

[3]张少坤.紫砂形体新概念——浅谈紫砂作品“世界之窗”的创作感悟[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54(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