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学习成为深度学习的温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4
/ 2

让合作学习成为深度学习的温床

杨广才

湖北省竹溪县泉溪镇中心学校教师 442300

泉溪镇中心学校按照教育局的整体安排,积极推行“乐学高效”课堂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多广度、多角度展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良好交流态势。很大程度上诠释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涵。但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由于地域差异、教师领悟差异、学生认知差异,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科素养只停留在“指导和领会”的认知层面。学生学习的愉悦程度有了改变,使“合作·探究”的本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知识体系只停留在“传承与接受”层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质疑、建构、应用、发展等有很大的局限。小组合作学习是“乐学高效”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利用学习小组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和组织小组学习是基础;小组评价与反馈才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深度学习的关键所在。

一、小组构建与组织运行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小组构建原则。优势互补,“骨干”引领,组间均衡,分工负责。组内分工落实后,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小组运行方法。一是各小组成员自行制定学习纪律要求: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其他的成员要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学会大胆,礼让;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二是各小组成员集体拟订目标:发展目标,一般为期三年,阶段内小组必须到达的水平;学年目标,为期一年,小组一年定期内必须达到的水平;学期目标,以一个学期为时限,小组必须达到的水平;阶段目标,以教材单元、章节为结点,小组成员必须达到的上限。

总结反思,积累纠错。纠错是学生的知识“背囊”,纠错本是学生的宝贵“财富”,是以后复习的最佳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精准定位教师角色。引导学生制定目标一定结合小组的现状;目标设定,只要有进步就行;小组及成员未能达成既定目标时,引导学生不气馁,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让学生明白“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的道理。只有做好课后的回顾积累,才能巩固学习效果,扩大学习效益;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做了多少努力,今后应该怎么办?对本课的内容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有解决的总是要通过小组合作或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对小组及成员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用批判或怀疑的态度,在质疑辨析中,完成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和构建,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评价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学生学习的重要收获来源于经常向学生提供有关他们学习的反馈,尤其是当反馈包含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的具体意见时。当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成果时,反馈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持续评价、及时反馈是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改进学习策略,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课堂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是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意义。教师要利用好每节课的评价结果,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组良性发展。评选出优秀组长、优秀组员等单项奖若干个,在班内、校内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并将评价结果与各类优秀评定有机结合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形成性评价结果,会让学生认为是对自己学习的肯定,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产生新的学习动机;教师关于学生学习进展的及时反馈,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的策略。因此,教师在评价和反馈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品质能让学生自主自觉融合学科知识、合并新旧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的创新知识框架。从而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究的动机,才会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更高层次,教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情境,把握判断关键要素,逐类旁通,能在新情境中分析发现判断事物的差异,用所构建的新知识体系应对具有差异性的事物。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

三、注重学科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竭动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牛鼻子”。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让学生受到灵魂的洗礼。要研究开发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区,把学科教学的知识利用中教育人的元素找出来,制定抓好落实的具体措施,实现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教师要与学生培养感情,让学生喜欢老师、尊重老师,要让差生不厌学,能动笔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学科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和主渠道。德育只有实现学科化,才能真正发挥每位教师的育人功能,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科育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更是学生在理解中质疑、在批判中构建,在学科知识融合中整合认知结构,并自主的审视、分析、调整认知过程的形式;也是不断对自我建构结果审视反思、吐故纳新,形成对学习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调控、改造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教育工者者不断求索,潜心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加合理有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理想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