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干预

杨静 郭艳平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067

摘要:目的:探讨对眩晕症患者采用耳穴埋豆辨证治疗方案并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眩晕症患者计7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耳穴埋豆对照组(n=37)与采用辨证耳穴埋豆与中医护理干预实验组(n=37),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眩晕病患者采用耳穴埋豆辨证治疗并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穴埋豆;辨证治疗;中医护理

眩晕病属于临床中高发病,各个年龄均可发生,发病时症状不同,典型症状包括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存在耳鸣、坐立不安等,临床多采用耳穴埋豆进行治疗,可利用王不留行籽对耳穴的刺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效果[1]。为更好的发挥出耳穴埋豆的价值,本次研究从辨证角度入手,制定了耳穴埋豆辨证治疗与中医护理干预方案,以我院收治眩晕症患者计74例为对象,评估了常规治疗与采用该方案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眩晕症患者计7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耳穴埋豆对照组(n=37)与采用辨证耳穴埋豆与中医护理干预实验组(n=37)。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40~74岁,均数(55.38±11.74)岁,病程3周~11年,均数(1.87±0.62)年,实验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均数(56.46±11.23)岁,病程4周~10年,均数(1.91±0.70)年,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比。纳入患者均符合眩晕症标准,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脑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高血压等,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已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采用耳穴埋豆方案治疗,患者取坐位、卧位均可,以探棒找患者耳部的敏感点,而后消毒,以胶布在敏感点固定王不留行籽,后以食指、拇指进行捻压,使出现酸麻胀感,每次按1~2min即可,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隔2d换豆1次,10d为一疗程,总计治疗2~3疗程即可。实验组则采用耳穴辨证埋豆配合中医护理干预,主穴取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而后辨证配穴与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对肝阳上亢型,则可加心、肝、肾与三焦,要求患者维持清淡饮食,推荐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豆制品、海带、萝卜、芹菜等,忌辛辣肥厚之物,如动物内脏、葱蒜、虾蟹、烟酒等均需要禁食,尤其晚餐不可过饱。(2)对气血亏虚型,则可加脾、胃、肾,推荐多食用补益气血,健脾补肾之物,推荐使用瘦肉、动物内脏、蛋、禽等,需要戒除烟酒,忌辛辣、煎炸之物,并积极锻炼身体,根据气温定期加减衣物[2]。(3)对痰浊中阻型,则可加肺、脾、肾、皮质下,饮食需要以清淡为宜,不可食用膏粱厚味,生冷瓜果也需要禁食。对急性发作,存在呕吐者,要求禁食,停止后可进半流食。如果呕吐严重,可口含生姜片、服姜汁等方式缓解。(4)对肾精亏虚型,则可加入肾、子宫、睾丸、内分泌,并叮嘱患者增加活动,改善血运,每天均应该坚持锻炼,但应该劳逸结合。在饮食上,戒寒冷之物,以温补类炖品为宜,节制房事,少用脑,主义进补,如甲鱼、银耳等,忌煎炸、炙烤等物。

1.3观察指标

  1. 对比疗效,眩晕等症完全消失,判定为显效,头昏、眩晕等改善,存在轻微晃动或旋转,基本能够正常生活与工作,判定为有效,未见显著改善,判定为无效。(2)对比两组眩晕症状评分,采用VSS-SF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临床疗效

实验组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9%(34/3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0.27%(26/37),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X2=15.235,P=0.000)。

2.2眩晕症状评分

实验组眩晕症状评分为(9.32±5.28)分,低于对照组(14.26±8.11)分,P<0.05(t=3.105,P=0.003)。

  1. 讨论

从中医角度看,耳为宗脉之所聚,而内病外治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人体的各个位置在耳廓上均有固定对应位置,如机体发病,耳廓学区将出现一定的反应。另外耳穴埋豆方案在治疗眩晕症等中已经有了较多的应用,故可认为刺激耳边控制疾病时切实可行的。而本次研究中,将患者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肾精亏虚等四个等级辨证取穴,并加强对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指导,明显提高了治疗工作的针对性,能够调节脏腑气血,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对抗眩止痛有显著价值

[3]。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眩晕病患者采用耳穴埋豆辨证治疗并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眩晕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有莲, 苏幼明, 颜根姬. 耳穴埋豆联合八段锦养生操对眩晕病(高血压)护理疗效的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9):26-28.

[2]宋宗惠, 丁劲, 李向丽, et al.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睡眠障碍患者中医护理效果分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4(3):93-95.

[3]魏秀花, 王波, 张芙莉,等. 中药热熨联合耳穴压豆及辨证施护对颈性眩晕治疗效果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 2016, 29(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