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2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徐江玲 袁伦平通讯作者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550001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8年4月2019年5月进入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8例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划分为2组,各组平均39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则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 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肺损伤发生率,缩短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肺炎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包括:面色发绀、心率上升及呼吸困难等,进一步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1]。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78例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且于知情条件下签署实验同意书,基本排除失语、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传染疾病的情况。以随机盲选法为参照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5;年龄分布为43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61.58±3.79)岁。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6;年龄分布为42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61.59±3.7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即:组织健康宣教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叮嘱其保持合理饮食习惯。观察组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即:

  1. 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基本病情,仔细调整呼吸机参数,设置二氧化碳分压不超过10.70kPa且潮气量不超过8ml/㎏,选择通气模式加快肺部复张,即呼气末正压及间歇正压通气,以保证潮气量为前提条件P-V曲线下拐点1㎝位置处设置呼气末正压,持续减低气道峰压控制肺部损伤。

  2. 护理人员仔细检查人工气道的连接情况,侧重于保证人工气道的密闭性,稳妥固定气道插管,调整其松紧度及刻度,预防气道导管遭受挤压,消除影响气道顺畅的风险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吸痰措施湿化气道。

  3. 针对取俯卧位通气的患者则遵循护理流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及时翻身叩背调整其管道,而对于取仰卧位的患者则注意保持身体始终呈现一条直线,双臂垂直于两侧且头部垫软垫,确保口唇部及眼部处于悬空状态,避免腹压上升反而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严格控制患者翻身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4)护理人员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幅度,观察其病情具体情况,仔细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根据患者中心静脉压及PICCO监测仪进行液体管理,明确患者个人液体出入量,确保其出入处于平衡状态,并且针对人机对抗的患者则遵循医嘱微量泵注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减少其氧气消耗量。

1.3判定标准

向2组患者发放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不满意、基本满意及满意的例数,计算其总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之和为总满意度;并观察其是否出现呼吸机所引发的肺损伤情况,仔细记录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其中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则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护理满意度(%)

肺损伤(%)

带管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n=39)

28(71.79)

8(20.51)

23.42±2.08

28.48±3.12

观察组

(n=39)

37(94.87)

1(2.56)

19.37±1.64

24.57±2.14

χ2/t

6.483

6.419

6.587

6.654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肺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典型临床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吸氧治疗为主要方法,无法短时间内改善患者机体缺氧状态,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后效果,尤其是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能增强其呼吸功能,明显改善呼吸窘迫症状[3]。有研究资料显示,以科学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为主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率,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综合性护理干预能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深化常规护理流程,履行护理责任机制。

综上所述,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肺损伤发生率,缩短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怀银,李金利,陈小明.风险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03):245-247.

[2]翟继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8):309-310.

[3]王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847-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