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心理情感理论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4
/ 2

学前教育中心理情感理论的运用

刘春宇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幼儿园 112400

摘要:幼儿的心智处于“非理性”阶段,教师不能把握幼儿的心理、情感,其教育活动无法组织推进;关注幼儿心理、情感,可以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精神品质等方面素养完成启蒙构建。在幼儿教学中,脱离心理情感的依托几乎很难完成有质量的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情感;心理;教学

在我国,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关注幼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情感,也没有意识到心理情感可以提升教育的质效。这种状态直到课程改革之后才有所改善。但忽视心理情感或不能把握学生心理情感的问题依然普遍的存在。特别是对学前教育来说,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有意识、有能力运用心理情感理论,是决定其教育质效的关键因素。

一、心理情感的作用价值

第一,幼儿处于完全的非理性时期。也就是,他们的言行、学习都不是靠理性判断、发展理念、任务目标为驱动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以自己内心的情绪为驱动。也就是喜欢什么做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做什么。对学习成长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以其心理、情感为驱动,那么,幼儿的真实学习行为就不会出现。即便是表面上乖乖的,但其实是抵触学习的。因而,依据幼儿的心理、情感规律来组织教育活动,是学前教育有效开展的基础。

第二,心理健康、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上的教育,本来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自然,要想落实这些教育任务和目标,教师必须首先是能够准确、科学的把握幼儿的心理、情感特征以及其培养教育的规律。

二、心理情感的教育误区

1. 切入层次过度

幼儿的心理、情感具有区别于小学生、成年人的特殊性,但其实并不复杂。有些教师由于缺少对幼儿心理情感理论的研究,在教育中过度解读了幼儿心智。将重视度和层次度混为一谈。在引导和利用幼儿心理、情感时,呈现出了复杂化、成人化的倾向。即,认为幼儿的心理掌握和心理复杂性与自己相近。而其实,幼儿的心理情感简单到只有对不对、是不是、喜欢不喜欢这些简明判定。

2. 重结果轻过程

运用心理情感来组织教育活动,有培养幼儿心理的目标,但也是为了掌控和推进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就是心理情感的运用,其实是结果性教育和生成性教育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幼儿的成长是否达到了自己预设的目标,而不关注运用过程是否具有生成效用或掌控价值,就很容易使心理情感的利用损失价值。比如户外体育活动,幼儿并不快乐,被动地完成了教师规定的任务,但也达到了训练其身体发育的目标。这种过程,就不是我们想要的。

三、情感心理理论的运用

1. 示范效应

幼儿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不是通过抽象思考、关联思维来完成,而是通过感知、体验和模仿。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一般就会不加辨析地进行效仿。根据幼儿的这个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则。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为幼儿提供正面的模仿对象。

首先,是教师和家长为幼儿树立榜样。即,自己的言行一定要符合正确的教育目标要求。要求幼儿坐姿端正,自己就要时时处处注意坐姿的标准,不能只有给幼儿讲授的时候才去进行标准示范,而是日常的每个动作都应具有示范作用。

第二,可以利用幼儿间相互模仿的习性。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树立榜样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技能和发展素养。比如将幼儿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通过表扬某位幼儿的言行,使幼儿对之进行模仿。

2. 感性引领

幼儿的心理活动非常简单直接,不会绕弯。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试图通过引导其进行思考、辨析来完成学习认知,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在教学的内容、形式上,应尽量趋向于感性、具象和直接。比如,通过讲故事对幼儿的情感、价值观等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通常需要为其准备与故事相匹配的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幼儿一边听、一边观察,将直观与情感态度进行直接关联。如,讲《小不点儿》这个故事,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小猴子、小老鼠、小甲虫,并且要呈现出三个小动物身高的大小差别来。还要直接说,“个头大小不是缺点,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点,对不对?”不要让幼儿去猜,“故事讲了个什么道理啊?”

3. 生动有趣

幼儿的学习认知,驱动力来源于兴趣,而不会是以远大的理想抱负为驱动。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完全避免采用强制灌输、硬性要求的方法。而是采用一些幼儿们喜欢的形式(比如游戏、表演、比赛等),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比如,训练幼儿的奔跑、肢体协调能力,不要只是让幼儿在户外进行简单的来回奔跑或器械练习。而是设计一个情境游戏,比如“小蚂蚁运粮食”,让幼儿们用小桶装着“粮食”,通过独木桥、滑梯等器材,从“森林”搬到“蚂蚁窝”里。幼儿们就很愿意去参与这个活动,训练的效果自然就能达到。同样的结果,这种方式关注了过程。

综上所述,对幼儿来说,心理情感是其学习成长的驱动,又是其成长的内容目标。对于意识和思维都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说,必须抓住其心理和情感特征,依据幼儿的心理情感理论,按客观规律来组织教育活动。比如示范效应、感性引领、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陈星,孙霞.论情感教育对幼儿音乐教学的影响与辅助作用[J].四川戏剧,2017(11):189-192.

[2]杨清超.浅析移情在幼儿德育中的合理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17(1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