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鹏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挽澜镇中心小学, 562200

摘要:把小学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辨等活动,对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然而,一线教师该做怎样的数学实验,如何去组织实验,由于缺乏指导和具体案例参考,依旧很茫然。本文对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实验;小学教学;应用

引言

所谓数学实验,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利用一些材料与工具,并构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完成动手操作,以此来论证问题的答案。通过数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应用意识,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将数学实验巧妙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使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1数学实验教学的内涵

数学实验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时认可的一种学习数学的方式,在“经历实验、观察实验、感知实验、操作实验、模仿实验、收集数据、参与讨论、尝试猜测、发现规律、探索结论”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用体验实验学习数学,用实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有效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伴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现代数学实验已经不同于传统概念中的物理、化学实验,它有自己学科的特点。数学实验既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观看、模拟和简单的动手操作,更是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多种硬、软件的帮助下进行模拟操作和问题探究。

2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实验教学是近几年教育改革新研发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数学教材中是没有实验教学内容的,这是因为现今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涉及面变得更加广泛,不再是传统的加减法和数学理论基础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新时代、新变化、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新一代学生的需要。现今学生因为有互联网的存在,所以很早就接触到更多层面的知识内容,已经对小学数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师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内容的话,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烦感,所以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可以融入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

3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强化应用意识,知识与经验共成长,数学实验是为了验证某种猜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在相关的材料帮助和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个体或团队在教室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从事的实践探究性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实验的本质就是“做数学”。“做中学”“学中乐”的模式实际上帮助学生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应用学科,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做”与“思”的结合,帮助强化了数学实验的应用意识,实现了认知与经验共成长、理论与实践齐飞跃的梦想。

4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1将数学实验与情境创设有效结合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在一节课40分钟过程中难以做到全程的集中。通过将数学实验与情境创设相结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实验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数学实验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体会所学知识点,同时,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兔子和乌龟赛车的动画,兔子骑着一辆又大又高的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乌龟骑着一辆又小又矮的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但最终,乌龟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学生在观看动画后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乌龟的自行车没有兔子的自行车高大但是却跑得快呢,这与自行车车轮是圆形有什么关系吗,之后,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画笔、、剪刀、胶水、卡纸等教具自己动手制作方形和圆形的轮子,做好后让两个轮子同时运转,发现圆形的轮子能够自如的转动,但是方形的轮子转动起来却十分困难,最终对“圆”基本性质与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

4.2将数学实验运用在数学知识的拓展过程中

为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的复习和巩固,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以知识拓展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数学实验应用在课堂知识的拓展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结合已学知识,对与其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建立知识点的体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长度单位为1厘米的小棍分别拼成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长度为2厘米的正方形,并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用小棍分别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延长,再重新计算二者的面积,最后,观察两次计算的结果,并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与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以这样的形式既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实现了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延伸,培养与锻炼了学生的思考、总结与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了数学实验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4.3拟定可操作的实验规则和合作要求

没有明晰的规则,实验的组织就会涣散,效果一定不会好。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是经常使用的组织形式,明晰的合作要求、合理的小组分工、良好的合作习惯都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每一次实验探究前必须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数学实验可以一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但一般情况下由2~4名学生组成小组合作探究,如果是小组实验,就必须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提高课堂上实验探究的效率。例如,在“掷一掷”实验中,围绕着“如果继续掷下去是哪个队赢呢?”的问题开展,此时,学生组成4人小组掷30次骰子,并进行角色分工,一人掷骰子,一人记录结果,一人记录好游戏30次的总次数,一人汇报实验结果。虽然掷骰子次数较多,但由于分工和实验目的明确,5min不到,各小组均得出了实验结果,也为后面的教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实验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应用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数学实验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开展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数学教学。同时,教师将数学实验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摆脱乏味的数值计算以及数学演算,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提供了空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了解数学实验的价值,丰富数学实验的内容,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娟.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9(32):106.

[2]郑春梅.小学数学实验开发与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121-122.

[3]杨勇.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教育,2019(18):29-30.

[4]张加龙.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生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9):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