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刘英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急诊监护室 安徽省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提高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总结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08月-2019年0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帕金森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指导、营养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结果:出院时,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64.38±5.11)VS(48.73±5.27)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进行科学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自理能力

帕金森氏病(P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变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神经系统功能进行性衰退,临床表现为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步态异常等,可伴有情绪异常、精神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显著下降。据调查显示[1],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发病率约为1.7%。以往护理干预主要以运动功能恢复为主,忽视了情绪干预。为提高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总结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08月-2019年0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帕金森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50- 86岁,平均年龄67.34岁,病程3个月-10年。纳入标准:(1)明确患有帕金森病,具有明显的症状及体征;(2)神志清楚,能够自主、准确表述病情;(3)本次研究前未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患者;(2)精神状况较差患者;(3)免疫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更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发展规律及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及生活习惯,作为治疗及护理方案制定的依据;为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如何进行自我康复保健、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等;建立帕金森患者微信群,鼓励患者、家属之间相互交流,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日常问题的讨论中,探讨如何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科普用药知识;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为患者及家属解答问题。

1.2.2心理指导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思维动态、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关爱和鼓励。利用看电视、 听音乐、户外活动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加音乐、 读书、球类、牌类、聚会等活动,使患者逐渐恢复社交生活,产生自豪感;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回忆快乐时光,使其感受快乐;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疏导负面情绪;为患者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强其治疗和生活的信心;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及人格,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1.2.3营养护理

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患者饮食结构,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注意食物多样,愉快进餐,确保进餐环境安全,增加鲜奶类、大豆类食物,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1000-1500ml/日。适当补充叶酸,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

1.2.4用药指导

部分新诊断患者对服药规则缺乏了解,记忆不准确,治疗效果一般,副作用明显。护理人员应对常用药物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详细指导,嘱患者按照医嘱服药,定时复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在用药期间食用蛋白质会影响多巴胺转运、左旋多巴胺吸收,所以应严格控制服药时间,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 h服用,增加药物利用率。

1.2.5生活护理

患者由于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应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正确评估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家属看护情况,分析可能引起患者跌倒的因素并进行防范;做好防滑措施;对吞咽困难患者,应缓慢进食,并尝试30°仰卧或坐位、颈部前倾的体位防止呛咳;长期卧床患者,应帮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进行睡眠指导,创造舒适、温馨的睡眠环境,睡前减少外界刺激;对负面情绪引起的睡眠障碍,可适当给予镇静催眠药。预防便秘,追踪患者排便情况,适当给予患者饮食结构和排便习惯指导;对长期无法自行排便患者,应给予灌肠、器械辅助等方式,避免便秘影响病情康复。

1.2.6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包括穿脱衣服、洗漱等;对不能行走患者,应加强关节被动运动,肌肉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对起床困难患者,应适当抬高床头,在床位布置牵拉绳,方便患者活动。对步行困难的患者,应告知患者步行练习的要点,活动时尽量脚抬高、双臂摆动等,并放松情绪。对能够自主行动患者,应指导其进行散步、太极等运动,3-4 次/周,30-50 min/次,不宜过度和过量。

1.3评价标准

使用ADL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00分,<20分为生活不能自理者,完全需要他人帮助;40-20分为生活部分自理者,需要他人较多帮助;60-41分为生活部分自理者,部分需要他人帮助;>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者,基本不需要他人帮助。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5f3de669e4e30_html_2ac7d90d76e54c13.gif5f3de669e4e30_html_2ac7d90d76e54c13.gif )表示,治疗前后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院时,患者的ADL评分为(48.73±5.27)分,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出院时患者的ADL评分为(64.38±5.11)分,差异明显(P<0.05)。入院时和治疗后各分值患者人数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帕金森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对照表[n (%)]

组 别

20-40分

40-60分

大于60分

入院时

18(56.2)

8(25)

6(18.75)

出院时

6(18.75)

8 (25)

14 (43.75)

注:综合护理前后比较X2=8.973 P=0.011, 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帕金森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震颤或活动异常,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紧张、睡眠障碍、泌尿系统症状等。有研究显示[2],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同时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目前,尚无逆转或阻止帕金森病进展的特效药,需要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积极、有效的护理支持。

有报道称[3],对帕金森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单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综合护理干预后,出院时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64.38±5.11)VS(48.73±5.27)分],提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护理中,应注意加强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积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研究发现[4],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抑郁症也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调查显示[5],40%的帕金森病患者均存在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症等。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行为及认知干预,使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改变生活方式,自觉配合治疗[6-8]。同时,由于患者运动能力下降,活动量减少,容易出现内脏功能性失调。且患者多年龄偏大,消化功能较弱,胃肠蠕动较慢,容易出现大便干结、大便次数减少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应注意便秘预防。此外,还应加强用药指导,嘱咐患者遵照医嘱用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做好生活护理及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帕金森患者进行科学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柴华.持续个性化护理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6):1136-1137.

[2] 帕金森病病人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8):1257-1259.

[3] 郭连梅.1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8,26(01):58-59.

[4] 陶绪.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5):233-234.

[5] 王玉莲.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0):194.

[6] 高燕美.基于Orem 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9):27-28.

[7] 许芳.循证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5):43-45.

[8] 施晓庆,纪凡,张桂茹.个体化护理在住院伴抑郁症状老年帕金森患者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2):2720-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