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杨娟

天全县中医医院 四川 雅安 625500

摘要:目的:急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标准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25例医护人员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标准的25例医护人员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风险意识、护理文书质量、操作技能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标准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进一步加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标准;护理质量;满意度

急诊科护理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引发风险事件的发生,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还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很重要,目前风险管理被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较好的作用效果,其主要作用在于降低风险的发生进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本次研究主要对急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标准的应用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6.7±8.5)岁,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25例医护人员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6±5.7)岁,另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标准的25例医护人员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9.4±5.3)岁,经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根据医院医院规定实施管理措施。

1.2.2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标准,内容有:(1)定期组织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对急救知识、用药等情况的掌握,提高综合素质及责任心进而有效升护理质量。结合急诊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加强护理管理的实施,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立即开通绿色通道,避免延误治疗。(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对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改正,另外加强医护人员对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引起其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2]。(3)急诊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时要注意技巧和语气,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告知其家属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加强其治疗意识从而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3评价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其质量,主要内容包括服务态度、风险意识、护理文书质量、操作技能四项,各项10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采用随机问卷的方式对其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处理本文相关数据,计量资料:(5f3e3931e7971_html_9373449317062765.gif ),t检验;计数资料:(n,%),c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5f3e3931e7971_html_a6d8ae9c3ea95fdf.gif ,分)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风险意识

护理文书质量

操作技能

观察组

25

89.7±4.6

90.3±5.5

91.4±4.2

90.6±4.5

对照组

25

74.3±5.2

86.4±5.8

83.8±4.7

85.5±5.1

t

/

11.091

2.440

6.029

3.749

P

/

0.000

0.019

0.000

0.00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120

69(57.50)

46(38.33)

5(4.17)

115(95.83)

对照组

120

58(48.33)

48(40.00)

14(11.67)

106(88.33)

c2

/

/

/

/

4.630

P

/

/

/

/

0.031

3、讨论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症疾病患者的重要场所,抢救过程中护理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其对患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护理过程中管理措施也是重要的,其对护理质量有直接影响,而在临床急诊科护理中会有多种因素会影响护理质量,从而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医院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质量[3]

风险管理标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将其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可以使其工作更加规范且有序,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加强其配合度。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其会组织急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增加其对急诊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学会根据不同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对于病重的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通过护理管理小组定期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改正不足的同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使其及配合治疗及护理[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风险管理标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标准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进一步加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钰莲.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59.

[2]黄明霞.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5):190-192.

[3]李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7):14-16.

[4]赵静.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