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与城市水利建设若干关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2
/ 2

水文化与城市水利建设若干关系的探讨

陈丽 谢淑彦

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228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城市水利和水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同时,注重防洪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了注重以人为本的水生态、水景观的建设,拟就城市水文化、水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之间的经济利益,及城市水利与水文化之间的政治、经济效用。

关键词:水文化;城市水利建设;关系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以及发展,城市的水利特征已经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化,造成城市水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良问题,比如说水资源短缺情况、水环境恶化问题以及水灾害加剧等等,已导致城市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不良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有序开展城市水利规划,对各种城市水利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协调好城市水利以及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详细探究了城市水利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保证城市水利规划质量的措施办法。

1概述

在城市形成的发展中,水作为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素介入其中。通常意义上讲,海滨、江边、水乡等城市,都体现了城市与水的关系,即使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或多或少地都与水域形态分布有关。城市水系具有多样功能,不仅在防洪、排涝、供水、航运,而且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营造文化景观,维系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水平也大大提高,用水量急剧增加。据预测,我国城市居民用水量2000年340亿m3,到2050年,城市生活需水量将达720亿m3。近年来,随着水利建设的提高,城市进程加快,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环保、更生态的环境。水生态则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水文化与城市水利建设若干关系的探讨

2.1推进“制度水利”法治理念,强化制度的保障性

水制度文化又叫作行为文化,指的是由水利的行为规范、法律形态、管理制度以及组织形态等创建的外置文化,体现出水利文化的现实化、具体化、格式化。例如:汉朝的《水令》、唐朝的《水部式》、宋朝的《农田水利约束》、目前以《水法》为核心制定的水利体系法规等。城市水文化中制度层面的内容,集中地体现了城市水管理的规范性、有序性和高效性,为发展城市水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水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效用。水制度也是稀缺要素,水制度的短缺或滞后,对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城市水利建设与发展以往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建轻管”的倾向,城市水制度建设滞后于工程建设的问题较普遍。如不少城市水利工程建成后,由于水制度的缺失,维修养护机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已建工程效益的发挥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城市水利工程规划效益的有效发挥。如果说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上,那么今后应在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全面的水制度建设,以真正体现城市水利事业的制度保障作用。

2.2协调好水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水资源这一方面,还涉及到水环境以及水安全等部分,所以在规划设计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时,首先应当协调好水安全以及水资源、水环境以及水安全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使这三部分达到协调统一;在开展城市水利规划工作时,还应当考虑到流域情况,也就是在规划水利的同时,开展流域水利的规划工作,从而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的力度;城市水利规划,不只是水利部门一方的工作,而是需要市政部门以及国土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只有各相关政府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够确保水利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这样才能够使水利规划工作的作用真正体现出来。

2.3塑造“水文化”精神理念,体现水文化“软实力

所谓水文化,指的是通过水利实践活动产生非物质性财富,通常包括与水有关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同时还包括治水领域的理念与知识等。水文化是人类文化要素中极具活力的内容。在水文化制度中,精神文化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须大力强调水利精神文明建设,为城市水利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给予其强大的软实力与精神支撑。弘扬与传承水文化,首先要大力弘扬千百年来先辈们的治水精神,比如“身执耒锸,任劳任怨,抗洪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精神,“敢于胜利,不怕困难,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98”抗洪精神,这些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须在今后的城市水文化中予以发扬光大;其次要大力弘扬科学的治水理念,例如明代潘季驯强调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与大禹治水中强调的“以疏为主,疏堵结合”,都告诫人们在治水中应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战国末期李冰按照“道法自然”“以水为师”原则建成的都江堰,西汉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都警示后人治水之道要合乎自然和人文规律。同时,由于水文化建设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基础工程,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人作为最基本的任务。通过水文化建设,把“科教兴水”作为水行业的神圣职责,推进城市水利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整个社会都步入知识经济化时代,第一生产要素是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在此历史背景下,要通过加强水文化建设,强化行业人员的文化理念,将之前的物质唯一发展观念加以转变,转化为精神和物质协调发展的理念,同时在发展城市水利事业的过程中,要从主要借助有形资产的力量,逐渐转移到借助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的力量。同时将进一步提升“水文化”的精神理念,体现出水文化这一“软实力”对城市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嬗变效应。

2.4环境效益

通过水文化建设,依托城市建设,定位于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满足人们对水环境的文化需求。将人水和谐贯穿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彰显水利工程的文化功能,展现治水兴水的文化魅力。景区水系和绿化带组合增效,水体自净显著提高,在降低环境污染负荷、提高地下水位、调节温度与相对湿度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城市气候明显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达到生态景观工程的效果。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水利工程价值的再提升。

结语

作为水利从业人员,应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城市水文化发展如何融入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行列之中。对历史长河中城市水文化中的神韵加以激活,以及对传统城市文化中的精髓进行积累,也就是具有历史水文化的特色,以此全面提升未来城市水文化的功效与涵义,进而全面开拓视野,最终打造城市水文化的发展战略平台与编制合理的城市水文化发展战略,即展绘现代城市水文化之蓝图。

参考文献

[1]索丽生.城市水系建设[A].中国水城市长论坛主题报告[C].2017.

[2]王儒涛,城市生活供水量预测方法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5):17-19.

[3]任光照,徐小恺,王国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业绩与前景[J].水文,2019(5).

[4]陈望和.毛春梅,陈苡慈,等.新时期水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水利文化的关系[J].水利经济,2019,(4).

[5]张军.徐向阳,刘翔,张磊.论中国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1):39-4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