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以“离子反应”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6
/ 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以“离子反应”为例

储著丽

陕西省 安康市 旬阳中学 陕西 安康 725700

摘要:围绕“离子反应”创设实验情境引入概念,自主探究建立概念,培养学生建立起微粒观,对比迁移运用概念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将化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感受概念的意义,建构真正的化学思维,从而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也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概念教学 离子反应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和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1],是化学科学发展所获得的结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以教学设计和化学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模型并进行实践研究,进而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尝试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建构更深层次的化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学生形成化学观念,学会运用化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品格与能力,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一、“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核心知识,是学习盐类水解和电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是物质制备、混合物分离、离子鉴别等问题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诸如海水资源开发,废水处理、泡沫式灭火器等方面都用到离子反应的知识。教科书编排了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内容,同时离子反应的知识还延伸到了电极反应及电化学方程式书写等方面。有利于学生整体构建电解质溶液理论体系,可见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在中学化学理论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学情分析

知识分析

认知分析

情感水平

学生已知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知道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但是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还了解很少,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微粒存在形态不太清楚。对电离程度?对拆与不拆 无深入的理解。

从实验探究、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熟悉的事件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对相关科学概念的认知,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同时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进入相关的学习状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化学原理、技术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1. 教学目标分析

素养1

素养2

素养3

素养4

素养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能根据实验现象从微观角度认识离子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表达离子间的反应

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子行为,例如浓度对电导率大小的影响

能根据现象、数据及图像得出正确结论,提出假设,通过分析推理进行验证。

能从问题出发,确定探究目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解决。

通过分析离子反应的本质,认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1.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反应的条件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并揭示其规律,建立起微粒观。

(五)教学方法

教的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创设真实情境、问题驱动、化学实验技术演示等方法。

学的方法:采用问题探究、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认知迁移、巩固运用等学法。

  1.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简要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概念引入

[创设实验情境]向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0.1mol/L的Ba(OH)2溶液和2滴酚酞试液,接通溶液导电仪。边搅拌边逐滴滴加1mol/L的稀硫酸。

[问题](1)导电仪灯为什么会先变暗,全灭以后变亮?解释原因。

(2)溶液颜色为什么会由红色变成无色?

(3)生成白色沉淀是什么?

(4)通过实验现象说明 Ba(OH)2

溶液与硫酸反应的实质什么?

[归纳感悟]对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

反应物溶液中的离子: Ba2+、OH-、H+、SO42-

完全反应后的离子: 无

实际参加反应离子:Ba2+、OH-、H+、SO42-

离子方程式表示为:Ba2++2OH-+2H++SO42- ==BaSO4↓+2H2O

[离子反应概念引入]初步建立起离子反应概念是有离子参与的反应。

观察现象

描述现象

(宏观辨识)

思考、分析、讨论、交流。

感悟宏观现象后的微观本质。(微观探析)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通过导电性实验展示反应过程,从溶液颜色的变化、白色沉淀的生成,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三个不同角度

观察实验现象,使得看不见的离子之间的反应能够看的到。

环节二

自主探究概念形成

[问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所有离子是否都能参加反应?离子反应的发生有哪些条件?

[设计实验]

试剂:NaOH溶液、盐酸、CuSO4溶液、Na2CO3溶液、酚酞

实验操作

现象

1.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再用滴管向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

3.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盐酸

[问题] 仿照对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并指出实际是哪些离子参加了反应。

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CO32-+2H+=H2O+CO2

反应后Na+、Cl-仍然是自由离子。该反应导致了反应体系中CO32-、H+离子浓度都明显减小,所以会有气体生成。

[概括结论] 学生完成

结论:

1.离子浓度的降低是离子反应的普遍规律(内在条件)

2.生成气体、沉淀或水,正是离子反应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一种宏观表现。

自主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完成现象记录

(科学探究、证据推理)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感悟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本质上是反应物中“有关”离子“实际参与”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微粒)

环节三

类比迁移

概念深化

[问题]除了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使离子浓度减小?

[演示]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该离子反应与上述离子反应有何不同?

[总结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难电离物质。

[拓展延伸]取上述混合溶液稀释溶液分装于三支试管,向其中一支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另一支加入硫氰化钾,对比观察。

[小结]“某些”离子不断放弃自由,浓度不断减小,这是离子反应发生的前提条件。

讨论释疑:产物无沉淀、气体和水。但是产物硫氰化铁和水一样难电离。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反应过程中离子的变化情况。

理解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的生成水,其实是生成难电离物质。

拓展视野,离子可以从自由变得更不自由,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离子反应。分析体验中,感悟知识的由来,探究本质

环节四

联系实际

概念运用

[图片展示]化学改变生活,离子反应在生活应用也无处不在:比如:粗盐提纯、泡沫式灭火器、药物中和胃酸、日常生活中水垢的清除等。

走出课本,关注社会

感悟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体会化学学习的意义。

[六]课后教学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建构。通过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转变化学概念的学习方式,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概念,培养学生的概念迁移和运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化学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泽琛, 钱扬义. 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 化学教育, 2004(10):58-61.

  2. 保志明. 运用实验体现概念的建构过程——“离子反应”的教学与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3):16-17.

  3. 廖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D]. 2019.